华声在线7月10日讯(通讯员 赵贇)进入夏季,各地台风、暴雨接踵而至,易形成内涝。人体接触脏水后出现发热、结膜充血和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或正常,常被认为普通感冒,忽视了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钩体病疾病负担流行病学组所建立的模型估计,每年全球病例数约为87.3万例,死亡病例数约为4.86万例。为让大众正确认识钩体病以及预防措施,守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安全。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提示:正确认识与预防钩体病,守护健康的重要关口。
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引起的传染病。钩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猪,传播途径是通过直接接触病原体而传播,带钩体的动物排尿污染周围环境,当健康人与环境中污染的水源接触后,便发生钩体感染。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症者在急性期主要有突起发热,畏寒,眼结膜充血,头痛,腰痛,全身酸痛和小腿部腓肠肌酸痛伴乏力和全身淋巴结肿大。重症者可并发黄疸、出血、肺出血、肾炎和脑膜脑炎等不同表现,可导致死亡。
预防钩体病
1.消灭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消灭和管理传染源。一是消灭传染源。大搞灭鼠防病,鼠类是钩体病的主要贮存宿主,有的地区鼠的带菌率较高,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采取药物,器械,生态(挖洞,灌洞,填洞)等防鼠措施以控制鼠类数量及密度。二是管理传染源:结合“两管”(管水,管粪),“五改”(改良水井,厕所,畜圈,炉灶,环境),开展圈猪积肥,不让畜尿粪直接流入附近的阴沟,池塘,河流,稻田,防止雨水冲刷,不用新鲜猪厩肥,在堆肥发酵后使用。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土壤或土地后。洗手是预防感染的基本步骤,可以有效去除潜在的寄生虫和病原体。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彻底搓洗双手,包括指缝和指甲。洗手时间应持续至少20秒,确保彻底清洁。二是注意防护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不要在池沼、水沟中捕鱼、游泳,减少不必要的疫水接触。工作需要时可穿长筒橡皮靴,戴胶皮手套,可以有效阻止钩体感染。三是保持身体清洁,定期更换衣物和床上用品,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注意环境卫生和消毒牲畜饲养场所、屠宰场等应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3.确保食物和水源的卫生安全。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肉类和蔬菜。食物和水源的污染是钩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预防感染,应确保食物充分煮熟,特别是肉类,以杀灭潜在的寄生虫。蔬菜应经过彻底清洗,尽量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经处理的蔬菜,以减少钩体感染的风险。
4.保护易感人群。一是预防接种:在常年流行地区采用多价钩体菌苗接种,目前常用的钩体疫苗是一种灭活全菌疫苗。钩体菌苗在每年流行季节前半个月到1个月开始接种,前后注射2次,相隔半个月,当年保护率可达95%。二是药物预防:对进入疫区短期工作的高危人群,或在未进行菌苗预防注射的地区,突发钩体病流行时,作为应急预防措施,可口服多西环素,每周1次。
5.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不断提高人们对钩体病的认识和预防措施,促使自觉做好个人防护。做好钩体病的疾病监测和症状监测,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时需要按时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疫情。
健康提示:夏季炎热,又恰逢学生暑假期间,游泳人员急剧增多,感染机会大大增加。因此,游泳需到正规游泳池,远离卫生条件差、不规范的泳池、浴场等场所。游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游泳后要及时漱口洗澡。一旦发生急性发热、咽喉疼痛和结膜炎的症状,要及早就医,早隔离、早治疗。
(一审:蒋宇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