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30日讯(通讯员 张艳辉)2022年7月28日第12个“世界肝炎日”,主题是“积极预防 主动检测 规范治疗”。为此,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特提醒如何降低消除丙肝的危害?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常呈隐匿性感染状态。大部分丙肝感染者在感染初期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据统计,目前中国丙肝的诊断率仅为2%,且诊断前了解丙型肝炎的人不足25%。因此,大多数的慢性丙肝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面临肝硬化和肝癌的严重威胁。感染丙肝后如不及时治疗,约60-80%的丙肝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肝炎,约15-20%的慢性丙肝感染者会进一步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对健康和生命危害较大。吸毒、嗜酒、高脂高糖饮食、合并乙肝病毒或艾滋病病毒感染等均会加速丙肝的进展。
感染丙肝病毒后的症状
丙肝病毒的隐匿性极强,可在人体内潜伏10-20年,且无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感染丙肝后,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少数患者伴随低热、轻度肝肿大和黄疸及脾肿大。许多患者在若干年后,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时,才得知是因为自己感染了丙肝所致。
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
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其中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未经严格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入性诊疗操作,以及针刺、纹身、扎耳孔、共用牙刷或剃须刀等。
性接触传播:无保护性行为,如多个性伴、男男同性性行为。
母婴传播:感染丙肝母亲所生子女有感染丙肝的风险。
丙肝病毒离开人体体液后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接触(如共用餐饮具、电话机、卧具、马桶、游泳池、浴池等,接吻、拥抱、咳嗽和打喷嚏)不会感染丙肝。
降低控制丙肝的三大“法宝”
丙肝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缓或者避免丙肝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副作用,并避免传染源的扩散。具体来说有三大“法宝”:
第一、病毒筛查。
丙肝感染者没有特殊症状,无法从外表判断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只有通过血液检测才能发现。最直接的科学方法是到医院做丙肝抗体检测,对于抗体阳性者还要进一步做HCV-RNA(核酸)病毒载量确诊检查。确诊感染丙肝后,应进一步筛查所感染的丙肝病毒基因型,并根据基因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二、精准治疗。
丙肝一经确诊,治疗并不困难。丙肝感染者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95%以上可以完全治愈。及早治愈丙肝,可以避免由慢性丙肝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还可以防止丙肝传播给他人。
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全口服直接抗丙肝病毒类药物DAA(Direct-acting Antiviral Drugs)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好,通常半年的药物治疗即可实现治愈。目前部分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病人个人负担费用比例很小。
第三、切断传播。
由于丙肝病毒的变异性强,目前仍缺乏丙肝病毒疫苗来保护丙肝高危人群,因此“治疗是最有效的丙肝防控措施”。每治愈一位患者,其实就避免了丙肝患者作为传染源传染他人的可能性。
在被确诊为丙肝病毒感染者后,大多数患者都被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包裹。但事实上,丙肝虽然无疫苗可打,但却有药可医,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确认感染丙肝病毒后,及时就诊,谨遵医嘱,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的,降低消除由丙肝导致的肝硬化、肝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