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月3日讯(通讯员
赵贇)不少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经过大约一周的居家治疗后逐渐康复,变成了“阳康”。但“阳康”们实在担心:怎样算“阳康”?“阳康”之后还会不会具有传染性呢?作为“阳康”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这几天不少市民都在咨询这些问题,针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且看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为您答疑解惑。
如何判断自己真的“阳康”了?
目前大多数人感染后的症状持续3~5天,之后大部分症状都会消失,但症状消失与否不能作为有没有传染性的判断标准。因为每个人的机体免疫力不同,对新冠病毒的抵御能力不同,症状、病程等都因人而异,无法作为判断标准,而核酸检测能够最直观地显示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排放量,便于准确判断。按照国家第九版诊疗方案,首先是症状要好转,比如体温正常三天以上,呼吸道的症状已经消失或者是明显缓解了;如果是有肺炎的,在CT上看肺部的病变也开始吸收有好转;另外是两次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这两次检测要间隔24小时以上或者是说检测核酸的CT值大于等于35,这样他就符合转阴条件了。
“阳康”后核酸检测转阴了就没有传染性了吗?
目前,我们认为如果满足以上“第九版诊疗方案”的这些条件,传染性就已经非常低了。如果仍有咳嗽症状,在返回工作岗位以及外出的时候,还是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养老院、医疗机构等重点岗位工作的人员,一定做好防护。如果“阳康”人员要探视高龄老人、婴幼儿,最好是等到距离发病时间不少于10天以后,同时满足转阴的条件才去探视更好。
“阳康”后出门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阳康”后应该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注意社交距离、保持咳嗽礼仪等好习惯。目前尚未感染的市民,近一两个月最好佩戴N95或KN95等高级别防护口罩,尽量少聚会、少聚餐,并尽快完成疫苗接种和加强接种,有条件的可以完成第二次加强接种。“阳康”者在刚刚恢复的这段时间,还是要加强对自身的健康监测。尤其是一些有基础病的人群,在新冠康复之后的一个月内,基础病可能会比之前有所进展或复发。因此,要重点关注有基础病的人员,包括家里的老人,更要对其在康复后的一到三个月内进行健康监测。目前正处于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除了新冠还有其他传染病,因此,建议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后仍然要做好呼吸道防护,不要降低防护标准。
“阳康”们的家中该如何消毒?
不少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后的市民希望对家中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对此,建议根据以下材质分类清洁:首先,家庭里最有可能残存新冠病毒的位置是冰箱。冷藏室4~5℃,冷冻室-18℃,都非常适宜病毒存活。“阳过”康复后,针对患病期间使用过的冰箱拔掉电源后,用含有酒精的湿巾把冰箱擦拭一遍。冰箱内的没有密闭包装的食物加热后再食用,可消除病毒。其次,家中洗手池、马桶可能残存感染者患病期间的呼吸道分泌物,“阳过”康复后可使用酒精湿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进行消毒。最后,桌面、柜子等硬质表面,因为病毒在硬质物表的存活时间有限,用含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就可以了。同时注意开窗通风。衣物、床单被褥等棉质物品,棉质物品可在洗衣机中正常清洗,洗涤去污的同时也能去掉病原体,把被子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即可。如有加温消毒功能的洗衣机,理论上56℃的温度下30分钟病毒就会就失去活性。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居家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方法。要做好通风换气,建议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阳康”后哪些人有“复阳”和“二次感染”的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和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有“二次感染”的风险。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退化,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之后,保护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功能还没有健全,康复之后获得的保护力时间可能也比较短。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他们的保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随着时间延长,“二次感染”的风险比较大。高风险岗位的人群如医护人员、公共交通运维人员等,他们平时和人接触比较多,传染的风险也比较高。“复阳”目前没有发现有特殊的规律,仅仅是一个检出病毒片段的指标,和体质差异关系不大。
(一审:余画 二审:余画 三审:王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