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早产儿养育全攻略 新手爸妈必看!

2025-04-02 17:51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4月2日讯(通讯员 康丽  颜珊)随着围产新生儿医学的进步,特殊小天使——早产儿越来越多。面对这些娇弱的小生命,新手爸妈们常常感到焦虑和无奈:“孩子这么小,我们该如何喂养才好?”别着急,长沙市第四医院送您一份早产儿养育攻略,赶紧收藏好!

什么是早产儿?

早产儿,简单来说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根据出生时胎龄,又将早产儿分为以下几类:

晚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4-36+6周的新生儿;

中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33+6周的新生儿;

极早产儿:出生胎龄28-31+6周的新生儿;

超早产儿:出生胎龄小于28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胎龄小于24周的称为生存极限超早产儿。

早产儿要闯的六大难关

早产宝宝多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后续追赶生长的过程中,需要跨越六大难关,而且胎龄越小,面临的风险越大。

呼吸关

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等问题。需要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气道正压或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来支持他们的呼吸功能。

体温关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大,易因散热过快导致低体温(<36℃),甚至引发硬肿症或休克。需要通过暖箱、辐射台维持体温稳定。

感染关

早产儿免疫系统薄弱,皮肤屏障功能差,易发生败血症、肺炎或脐炎。日常护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探视,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喂养关

早产儿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差,胃容量小且肠道功能不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如腹胀、呕吐等。需从微量喂养、鼻饲到母乳强化剂逐步过渡,并监测胃残留量。由于早产儿营养需求高,还额外需要肠外营养来满足他们的营养及能量需求。随着肠道发育逐渐成熟,再逐渐减少肠外营养,最后过渡到全经口喂养。

黄疸关

早产儿肝脏酶系统不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弱,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蓝光照射预防核黄素。

出血关

早产儿凝血功能差,血管脆弱,易发生颅内出血、肺出血或消化道出血,需监测血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刺激。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指南

微信图片_20250402175047.jpg

在医院里,医生和护士们会全力以赴,帮助早产宝宝们闯过每一个难关。而当宝宝出院回到爸爸妈妈怀抱后,仍需要特殊的家庭照护。

营造舒适的环境

要避免强烈光线直射和嘈杂声音刺激宝宝,可使用遮光窗帘和柔和的灯光。另外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室温控制在24-26℃,湿度维持在55%-65%,给宝宝选择厚薄适宜的棉质衣物,以宝宝手脚温暖为衡量标准。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先温暖双手,在给宝宝换衣物或尿片时,动作要迅速,防止宝宝着凉。

掌握合理喂养的窍门

母乳喂养是首选,对于出生体重<1800g的宝宝,母乳喂养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添加母乳强化剂。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需选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如果宝宝吸吮能力差,喂养时一定要有耐心,喂养过程中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密切观察宝宝有无吐奶、腹胀等情况。宝宝吃奶后应及时拍嗝,以防呛奶。

科学补充营养

维生素A: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应在出生后1周内开始每天口服维生素A制剂2000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天补充1500单位。建议一直补充到青春期。

维生素D: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宝宝,自出生后1周开始每天口服维生素D制剂800单位,3个月后改为每天补充400单位;如果宝宝是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则每天补充400单位维生素D制剂。建议一直补充到青春期。

铁剂: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宝宝铁储备低,生后2周需开始补充铁元素2mg/(kg.d),直至矫正年龄1岁。使用强化铁的配方奶、母乳强化剂、其他富含铁的食物时,可以酌情减少铁剂的补充剂量,具体剂量可咨询医生意见。

生长发育干预:根据早产儿发育水平,可给予适度的视、听、触觉等感知刺激,进行适当的亲子互动。

早产儿不同年龄段早期发展促进内容如下:

在医院里,医务人员用专业与爱心护佑早产宝宝勇敢地闯过一关又一关;出院后,早产宝宝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照护。愿各位新手爸妈们多了解早产儿养育知识,让每个早到的天使,都能茁壮成长。长沙市第四医院新生儿科一路相伴,为早产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审:杨露 二审:卢小伟 三审:蒋玉青)

扫码分享到微信
医院导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