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25日讯(通讯员 姚妮 阳成英)不久前,长沙市第一医院产科迎来了一位可爱的男婴。一切似乎都十分完美,直到医护人员注意到宝宝的双前臂,在距离腕关节约3厘米的地方,各有一道横行的束带状痕迹,宛如一圈透明细绳轻轻环绕。
这道束带紧紧环绕着前臂,皮肤颜色保持均匀,触碰后能迅速恢复正常的红润色泽,而宝宝的双手背部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苍白。许多家长可能会误以为这只是宝宝因肥胖而形成的“藕节”,但实际上,这被诊断为新生儿束带综合征。那么,什么是束带综合征?家长又该如何区分肥胖皱褶与束带综合征呢?今天,长沙市第一医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杨静为大家解答疑惑。
什么是束带综合征?
束带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约为1/10000至1/15000。它如同胎儿发育过程中的一道“意外枷锁”——当母体内羊膜异常破裂,形成的纤维束带缠绕在胎儿肢体上,就像一根无形的细绳捆住了正在生长的部位。
如何区分肥胖褶皱和束带综合征?
1.看形态:束带是完整的一圈皮肤凹陷,而肥胖褶皱通常是不完整的。
2.试拉伸:将皮肤向两侧牵拉,肥胖褶皱会基本消失,而束带仍明显存在。
3.摸质地:束带周围的皮肤通常较硬,而肥胖宝宝的皮肤柔软细腻。
束带综合征的危害不容小觑
这些束带最常见于手指、足趾、前臂和小腿,轻则留下皮肤凹痕,重则可能压迫血管神经,甚至导致肢体远端缺血坏死。
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Ⅰ度:仅皮肤出现浅沟;
Ⅱ度:束带深入筋膜层;
Ⅲ度:压迫血管神经,远端肢体肿胀发紫;
Ⅳ度:宫内自行截肢。
治疗关键:与时间赛跑
对影响血液循环的Ⅲ度以上束带,出生后需立即手术。手术精细度极高:医生需在细如发丝的婴儿神经血管间操作,切除束带后采用“Z”形皮瓣缝合,避免疤痕挛缩。及时干预效果显著。
给准父母的三重防护网
1.产检防线:孕20周左右四维超声筛查时,关注胎儿是否有“环形压迹”;
2.出生筛查:新生儿出生48小时内完成全身体表检查,特别留意指趾、手腕、脚踝等部位;
3.日常观察:若发现宝宝肢体出现环状凹陷、远端肿胀或颜色变暗,立即就医。
这道浅浅的印记不是命运的枷锁,而是现代医学能够温柔解开的“小结”。绝大多数束带综合征患儿经科学干预后,都能自由奔跑、握笔写字、拥抱属于他们的未来。
责编:庞琦
一审:庞琦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0731-84329944 /
84329525
0731-84326442
t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