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23日讯(通讯员 李鹏 胡家华)2025年6月15日凌晨,株洲市三医院12356热线室刺耳的铃声撕裂沉寂。接线员抓起听筒时,呼啸的风声裹挟着少年嘶哑的诀别:“帮我收尸吧。”——32层高楼边缘,一名初三男生因母亲误解他“假借复习偷玩手机”,叠加长期社交孤立,正攥着电话向世界告别。

这场持续49分钟的救援,成为这条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开通4个月来,成功拦截的第14起高危事件。而每一分钟的坚守,都刻录着专业与生命的博弈。
当接线员捕捉到听筒里的气流呼啸,危机干预机制瞬间激活:
第一分钟:另一名值班员同步拨通110,警方尝试定位信号却因匿名呼叫受阻;
第十二分钟:接线员以“母亲凌晨还在为你热牛奶”唤醒情感联结,少年啜泣声第一次压过风声;
第三十七分钟:“你最喜欢的那首歌,能放给我听吗?”——话题急转避开情绪悬崖;
第四十九分钟:电话那端传来母亲崩溃的哭喊,她凭直觉冲上天台抱住了摇摇欲坠的儿子。
这场救援背后,是株洲市三医院打造的“黄金3分钟响应网”:
19人专业守夜队:5名心理治疗师主导医学研判,14名心理咨询师化身“声音治愈师”,精神心理科护士随时开启医疗绿色通道;
警医协作破局定位困境:针对匿名高危来电,热线与110建立秒级信息共享通道;
48小时生命回访:从危机干预到专业面诊无缝衔接,至今保持100%零自杀纪录。

“如果当年我勇敢反抗,一切会不会不同?”
2025年春天,16岁女孩在电话里反复切割自己的伤疤——离异家庭的冷漠、4年前校园霸凌的噩梦,让她深陷“活着是错误”的泥沼。接线员用三句话撕开裂隙:
“被伤害不是你的勋章” ——击碎自责枷锁;
“此刻你拨通电话,已是勇敢者的反击” ——赋予求助行为价值;
“明天我在医院等你,我们一起找答案” ——立下重生契约。
24小时行动闭环:家属沟通指导→次日面诊→家庭治疗计划,让“心理急救”直抵创伤核心。
2025年5月,株洲成为湖南省首批接入全国心理援助短号12356的城市。
深夜守护者:覆盖自杀高发的凌晨2-4点“魔鬼时段”,填补传统服务空白;
校园前哨战:开展“青春自护进校园”讲座,将防线推进到教室;
社区心防网:联动荷塘区街道启动“心悦株洲”项目,百名心理联络员扎根基层。
数字背后的灼热
截至2025年8月,这条开通仅4个月的热线已接听935通来电,其中:
68% 是青少年关于学业压力与亲子冲突的呼救;
14起高危干预全部成功,最快1分钟锁定风险;
100% 危机个案获得48小时追踪,从“救火”转向“防火”。
责编:王仪
一审:王仪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
0731-84329944 /
84329525
0731-84326442
t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