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长沙市德艺双馨最美医生蒋志明:守好“心”防线 术业有专攻

2025-09-03 15:40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9月3日讯(通讯员 邬玉玲)对长沙市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蒋志明来说,从医多年,听得最多的声音是导管室的仪器嗡鸣,看得最久的画面是屏幕上的心脏影像,记挂最深的事是患者胸口的“堵”与“痛”。他总说,心脏是生命的灯,自己要做那个稳稳护灯的人。正因如此,他每天围着患者的“心”忙活:在导管室精准消融病灶,在急诊的深夜里与时间赛跑,在病房里叮嘱用药细节,把患者的“心头难”当成自己的“要紧事”。

今天,一同走近这位护心人,听听他守护“心”希望的故事。

零射线手术巧解患者“心忧”

75岁的鲁嗲嗲(化名)被心慌、胸闷缠了一年多,走几步路就得歇,后来连躺着睡觉都喘不上气。到医院检查,查出是房颤,吃了不少药也没好转,最后找到了蒋志明。

蒋志明仔细检查,诊断鲁嗲嗲是房颤合并心衰,建议做射频消融手术。然而,让人犯愁的是,鲁嗲嗲早年得过肺部肿瘤,家人听说射频消融术前要做经食道超声,担心老人难以耐受,也担心手术时X线辐射影响身体,对治疗方案犯了难:“老人身体禁不起折腾,这手术能做吗?”

蒋志明没让家属着急。他带着团队反复商量,最终决定开展“零射线”导管消融术。这种手术不依赖X线,靠心腔内超声和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就能精准操作。反复确认方案后,他向鲁嗲嗲和家属说:“咱们用超声当‘眼睛’,全程没辐射,放心。”

手术当天,蒋志明握着超声导管从股静脉送入心腔,屏幕上瞬间清晰显现心脏内部结构:多角度扫过左心耳,排除了血栓;实时盯着房间隔穿刺的角度,避开危险区域;连食道的位置都仔细勾画出来,就怕出现心房食道瘘这样的意外。精准定位后,他找到房颤的“病灶点”,消融探头轻轻一触,监护仪上紊乱的波形渐渐规整——房颤被成功“打停”了。

术后,鲁嗲嗲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心悸、胸闷、气促症状明显缓解。“没有辐射,病也好了,真是既安全又安心!”鲁嗲嗲和家人对心血管内科的先进技术与医护团队的精湛医术赞不绝口。

10分钟打通心梗血管抢出“生机”

37岁的范先生(化名)突发心梗那次,蒋志明团队创下的急救速度,同事们至今还常说起。

那天深夜,范先生醉酒醒后昏睡,谁知第二天醒来出现剧烈胸痛,当地医院查出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紧急送往长沙市第四医院。

蒋志明接到消息立刻决定:“启动双绕行,直接进导管室!”

等范先生到医院,蒋志明和团队早穿好铅衣做好了准备。情况极其危急!造影显示范先生右冠中段,100%闭塞!手术团队迅速展开熟练的操作——导丝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一气呵成。从范先生进医院大门到血管打通,才用了10分钟——比国际标准快了80分钟。再次刷新了医院心梗救治的速度!

范先生醒来后非常后怕:“总觉得心梗是老人的病,没想到差点出事,幸亏蒋主任他们救得快!”

“心梗救治拼的就是速度,我们必须随时待命,多抢一秒,患者的心肌细胞就少受一分损。”蒋志明说。

他的心里,装着的是患者的“心”需求

“李娭毑,今天早上起来有没有觉得胸口发沉?”“刘嗲嗲,今天好些了吗?”……每天早上七点半,蒋志明的身影会准时出现在病房。细致的检查、细心的叮咛,让患者分外安心。不少患者都是蒋志明的老“粉丝”。78岁的张娭毑就是其中一位。张娭毑患有心力衰竭多年,每次不舒服,首先想到的就是蒋志明。“我的微信,他也会耐心回复,给予我很多健康建议。”张娭毑说,“蒋主任看病仔细,技术又好,人也很好,我就信他。”

这份把患者放在心里的劲儿,也藏在蒋志明对技术的较真里。“零射线”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心脏起搏技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为了把这些技术练扎实,他常抱着文献研究到深夜,各种操作练了一遍又一遍。

而比技术更让人安心的,是他的“随叫随到”。不管是凌晨两三点,还是节假日,只要医院接到心梗、急性心衰的急诊患者,一个电话打来,蒋志明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导管室。

他说:“心脏是生命的泵,我们守着这方寸之地,既得练好技术,又得揣满仁心。”

出发,不论白天黑夜;护心,无论酷暑严寒。

蒋志明就像心脉上的守护者,用精准与速度筑牢防线,让每一颗跳动的心脏,都能安稳向阳!

责编:庞琦

一审:庞琦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

扫码分享到微信

医院导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