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妈妈,我肚子疼,不想上学。
小明妈妈:你不要这么叛逆,别的小朋友都去学校。
小明:妈妈,我怕黑,让我开着灯睡吧。
小明妈妈:这有什么怕的,我们就在隔壁房间,你总不能一直开灯睡吧?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专家提醒:当孩子反复说着“不想上学”、“怕黑不敢睡”甚至频繁肚子疼、呕吐时,家长别着急贴“娇气”“叛逆” 的标签,这可能是童年情绪障碍的信号。
读懂孩子的心事
童年情绪障碍特指在儿童发育阶段出现的以焦虑、恐惧、抑郁等为核心症状的心理疾病,属于神经发育性障碍,与成人神经症无连续性。
发病率仅次于行为问题,位居儿童精神障碍第二位,国内部分地区患病率约1.05%-2.5%。高发于3-15岁,如分离焦虑多见于6-11岁,社交恐惧有两个高峰(5岁前和13岁左右),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尤其见于学校恐惧症和癔症。
家长注意!这些“反常”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在求助
童年情绪障碍是儿童发育阶段的心理疾病,像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会化作 “小怪兽”,常见表现有:
1.分离焦虑。幼儿园门口哭到崩溃,拒绝离开爸妈,甚至说 “肚子疼” 逃避上学。
2.社交恐惧。见陌生人就躲在家长身后,在学校从不举手发言,甚至 “选择性沉默”。
3.莫名恐惧。怕虫子、怕打雷是小事,但如果孩子一进电梯就浑身发抖、冒冷汗,可能是特定恐惧症。
4.持续低落。原本活泼的孩子突然不爱玩了,总说 “我不行”,还伴随失眠、厌食,可能是儿童抑郁症。
家长们要持续关注:
这些情绪问题常 “伪装” 成生理疾病,比如反复腹痛、头痛,家长别只跑儿科,记得找心理科医生聊聊。
这些因素让孩子“情绪生病”
1.家庭环境:父母争吵、过度苛责或像 “温室花朵” 般过度保护,都可能让孩子情绪敏感。
2.学校压力:被同学排挤、作业太多,甚至老师一句批评,都可能成为 “导火索”。
3.天生性格:内向、爱哭的孩子,像 “情绪海绵” 一样更容易 “吸收” 压力。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解决情绪障碍?
1.多肯定孩子的感受。不说 “这有什么好怕的”,换成 “你愿意和我说说怕什么吗”。
2.带孩子 “闯关”。比如怕上学,先陪他在教室门口站 5 分钟,第二天多站 10 分钟,像打游戏升级一样慢慢挑战。
3.给生活 “定规矩”。固定起床、睡觉时间,每天留 10 分钟和孩子 “聊天时间”,让他知道 “情绪有地方说”。
专家提醒:这些情况必须就医!
1.逃学超过 1 个月。
2.说 “活着没意思”,或有咬手、撞头等自伤行为。
3.完全不跟小朋友玩,同时总喊身体难受。
家长们,孩子的情绪障碍并非“娇气”或“叛逆”,而是需专业干预的疾病,避免自责或指责孩子,及时就医是改善预后的核心步骤,早发现、早干预,80% 的孩子能恢复健康。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精神心理科邢静华主任团队专注儿童心理健康,提供认知行为治疗、家庭访谈等专业帮助,别让孩子独自面对 “情绪迷宫”。
责编:王仪
一审:王仪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
0731-84329944 /
84329525
0731-84326442
t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