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25日讯(通讯员 周荃)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为提升社会对肝病的防控意识,有效遏制病毒性肝炎流行,降低由其引发的肝硬化、肝癌及相关死亡风险,今天,长沙市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感染科肝病中心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刘长明带大家认识肝炎病毒“五兄弟”,了解肝炎防治知识。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担负着各种重要功能。肝炎,即多种致病因素造成的肝细胞炎症损伤,引起转氨酶等指标升高,表现为疲劳、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皮肤和巩膜黄染,主要由病毒、酒精、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其中,病毒性肝炎最常见,包括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类型。
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到底起到什么作用?
肝脏是人体的“超级工厂”,是名副其实的“六边形战士”。肝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具有分泌胆汁,参与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合成、转化和分解以及吞噬、防御、解毒的功能。
病毒性肝炎有什么特点?
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等特点。
肝炎的种类
1.甲型和戊型肝炎
特点:多为急性发病,通常预后良好,但孕妇、老年人、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感染戊型肝炎后可造成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含有甲肝或戊肝病毒的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如贝类、虾、蟹类等)。
如何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生食,接种甲肝和戊肝疫苗可有效预防。
2.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特点:容易拖延为慢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丁肝则需在感染乙肝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如:输入被乙肝或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侵入性、有创器具(如文眉、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或牙刷也可能造成皮肤、黏膜微小伤口导致感染;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妇可传染给新生儿。
如何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同时能预防丁型肝炎。对于丙肝来说,目前尚无投入使用的疫苗,主要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来预防丙肝病毒传播。
发现得了肝炎怎么办?
1.甲型肝炎
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甲型肝炎不会转为慢性,90%以上患者能够自愈。
2.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防止肝脏损害。常用核苷(酸)类药物,如恩替卡韦、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以及干扰素治疗。
对于慢性感染者,可能需要终身维持治疗,部分达到指征的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
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母婴阻断治疗,以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包括在孕期进行抗病毒和分娩后为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3.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通常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8-12周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且治愈率高,副作用少。患者治疗结束后需要定期随访,观察有无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以及病毒复发。
4.丁型肝炎
由于丁型肝炎病毒需要乙型肝炎病毒的辅助才能复制,因此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是治疗的关键。
5.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的治疗与甲型肝炎类似,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病情发展为肝衰竭,需尽早开始人工肝治疗。
6.肝硬化与肝癌
慢性肝炎若未有效、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在抗病毒的基础上,辅以肝脏保护、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对于肝癌患者,定期随访与早期综合治疗结合,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
责编:庞琦
一审:庞琦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
0731-84329944 /
84329525
0731-84326442
t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