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病毒伪装成肿瘤?“胸痛”人群千万要小心

2025-07-22 17:58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7月22日讯(通讯员 张敏芬 陶婷 李玄)68岁的黄先生最近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就医之旅。大约三周前,黄先生开始感到右胸疼痛,伴随着双腿无力和麻木,情况越来越严重,于是在附近医院做了核磁共振检查(MRI),结果显示其胸椎椎管内有一个压迫脊髓的肿物,且已经导致脊髓空洞,需要手术治疗。于是,他来到了长沙市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脊柱外科就诊。

脊柱外科专家团队详细评估了黄先生的病情,在制定了详细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后对肿物实施了手术切除。术后,黄先生期待能够得到明确的诊断,但病理检查的结果却让人感到困惑——这一肿物竟排除了良性肿块和恶性肿瘤的可能。经进一步的基因检测,“凶手”真面目终于浮出水面:竟然是疱疹病毒!黄先生最终被确诊为“病毒性脊髓炎”。

(红圈所示为硬膜外病变,绿圈所示为脊髓病变区域)

疱疹病毒如何伪装成肿瘤?

疱疹病毒家族(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通常以皮肤水疱闻名。但少数情况下,它们会突破常规路线,沿着神经纤维潜入椎管。在免疫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中,病毒可在硬膜下“疯狂”复制,形成炎性肉芽肿。这种病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MRI显示脊髓前方梭形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常伴随邻近脊髓水肿或空洞。

它们的这些特征与脊髓肿瘤高度相似,疱疹病毒通过“伪装潜伏、炎症激活、神经损伤”,最终导致患者双下肢乏力,麻木,神经根疼痛难忍。

为什么病理检查会"查无异常"?

手术取出的组织经过常规病理处理时:

1.病毒包涵体可能被常规染色忽略;

2.炎症反应导致的组织增生易误判为肿瘤性改变;

3.若取材未包含典型病变区域更易漏诊。

此时需要特殊检查手段:免疫组化病毒抗原检测、二代基因测序(NGS)技术、电镜观察病毒颗粒。

治疗策略大反转

与肿瘤治疗完全不同的是,病毒性脊髓炎需要遵循以下治疗流程:

1.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静脉用药;

2.免疫调节:短期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3.神经营养:维生素B12、甲钴胺等;

4.康复治疗:针对已出现的肢体功能障碍。

这些症状要警惕

当出现以下“红牌警告”症状时,需考虑椎管内病毒感染可能:

1.疼痛呈烧灼样、闪电样特征;

2.症状进展速度比典型肿瘤更快;

3.伴有近期发热史或皮肤疱疹史;

4.常规止痛药完全无效。

责编:庞琦

一审:庞琦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

扫码分享到微信

医院导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