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11日讯(通讯员 戚嘉琳)32岁的马女士,因持续半年的不规则出血(月经后两周又出血,量时多时少)到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29岁的郭女士,持续不规则出血3个月,自认为是“工作压力大”,可病理报告显示为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一种癌前病变;45岁的何女士,将异常大量出血视为“更年期正常现象”,直至严重贫血晕倒才就医,检查确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
这三位女士的经历令人心惊,子宫不规则出血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大的危险。今天,长沙市第四医院病理科专家特别提醒广大女性朋友,要高度关注身体特有的“红色警报”——异常子宫出血,绝非简单的“月经不调”,而是子宫发出的重要健康预警信号!
警惕子宫的“异常信号”
想象子宫如同一座精密的建筑,规律的月经则是对它周期性的“维护”。但当出现以下情况,请务必提高警惕,这可能是子宫在“求救”:
1.非经期不规则出血:如同房后出血、绝经后再次出血。
2.月经量过大:每小时需要更换卫生巾,甚至还不够。
3.经期过长:月经持续超过7天仍淋漓不尽,甚至“血流不止”。
4.经血性状异常:有大量如“果冻”状的血块持续出现。
揭秘异常出血的“六大元凶”
通过显微镜下的组织分析,常常发现异常出血与以下原因密切相关:
1.内分泌失调(激素波动):处于青春期、更年期,或者患有内分泌疾病时,雌激素与孕激素失衡,会导致子宫内膜无法规律脱落,从而引发不规则点滴或大量出血。
2.子宫结构性病变:如子宫肌瘤、息肉,这些宫腔内的“不速之客”会增大子宫内膜面积或影响其稳定性,容易导致接触性出血(如同房后)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3.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增生:分为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和非典型性增生,而非典型性增生是明确的癌前病变。
子宫内膜癌:不规则出血是子宫内膜癌最典型的早期症状。
4.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凝血因子缺乏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导致凝血机制异常,表现为月经量过大,甚至难以控制。
5.宫内节育器(IUD)影响:放置节育器后3-6个月内,出现少量点滴出血属正常适应过程。但若持续出血、出血量多,或伴随腹痛、发热,就要警惕IUD移位、嵌顿或宫腔感染。
6.全身性疾病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甲减)、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干扰内分泌或凝血,导致月经紊乱。
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国群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子宫异常出血非小事,忽视可能延误治疗良机。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记好月经日记:记录经期时间、经量(如卫生巾更换频率/数量)、有无血块、痛经等,这些都是判断异常的重要依据。
2.识别紧急信号:若出血量极大,连续2小时每小时浸透2片或以上卫生巾,或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明显贫血症状时,请立即就诊。
3.就诊检查准备:常规妇科检查及超声最好避开月经期。宫腔镜等侵入性检查前,通常要求检查前3天内避免性生活,并遵医嘱进行其他准备(如阴道清洁)。
陈国群说,关注子宫异常出血,就是关爱女性健康之本!当您发现子宫异常出血时,请及时推开诊室的门,让专业的医疗团队为您保驾护航。
责编:庞琦
一审:庞琦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
0731-84329944 /
84329525
0731-84326442
t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