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长沙市第四医院张理军:十年磨一剑 指尖绣花功

2025-07-11 18:19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7月11日讯(通讯员 彭倚 邓家悦)在无影灯下,在诊室病房,有这样一群步履不停的医者——他们有着青年的锐气与热忱,兼具成熟医者的沉稳与担当;他们在临床一线精进技艺;在科研领域探索创新;他们是患者病痛时的守护者,更是医学征途上奔涌向前的生力军。

今日,长沙市第四医院开启「医路新锐」专栏,聚焦医院优秀中青年医生的成长足迹、临床智慧与灼见真知,见证他们从锋芒初露到砥柱中流的奋进历程,展现新时代新锐医者的卓越风采。致敬每一位心怀热望、执着追光的医学同行者!

显微外科医生的工作,是在毫米甚至微米级的空间里“绣花”,既要耐住性子在细微处精雕细琢,又要扛住长时间手术的体力消耗,更要凭借积累的经验预判风险、化解危机。没有十年磨一剑的扎实功底,没有对细节近乎苛刻的追求,没有扛住高强度工作的耐力,很难在这方寸之间,为患者拼回肢体的功能与希望——这门手艺,从来都是真功夫的硬较量。

而张理军医生,正是在这样的“硬较量”中磨出了真本事。从断指再植时显微镜下的血管吻合,到复杂皮瓣修复时的组织精准移位,每一台高难度手术的背后,都是他十年如一日在显微外科领域的深耕。这份“真功夫”,恰是他能一次次为患者拼回肢体功能的底气。

“一名电锯伤患者,右手多指离断,需要急会诊。” 6月20日上午10点,长沙市第四医院骨科二病区接到急诊电话求救:患者曾先生因操作切割机失误,右手环指完全离断、小指大部分离断,其余三指掌侧血管神经肌腱严重损伤,伤情危急。

张理军迅速赶赴现场,仔细检查发现:曾先生右手环指自近节指骨中段完全离断,小指仅剩0.5厘米皮肤相连,中指、食指掌侧血管神经束完全断裂。

离断指体条件尚可,但必须在6小时黄金时间内进行再植。“马上启动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术前准备火速完成,张理军与骨科二病区团队全神贯注投入战斗。显微镜下,断裂的血管、神经、肌腱清晰可见,修复工作如同在发丝上绣花,需要极度的精细与耐心。张理军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稳如磐石的操作,熟练地清创、固定骨折、缝合肌腱、吻合血管、修复神经。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

经过长达近10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张理军仍不敢有丝毫懈怠,密切关注患者断指的血运情况,根据恢复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他和护理团队的悉心照料下,曾先生的断指顺利存活,功能也在逐步恢复。“谢谢你,用你的手,保住我全家的饭碗。”出院时,曾先生紧握着张理军的手,连声感谢。

血管神经细如发丝,缝合时要在显微镜下精准对接每一个断点,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手术失败;一台手术动辄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需要全程保持手稳、心细、眼尖,精力高度集中到极致;而术后的观察与调整同样关键,血管危象可能在深夜突袭,考验着医生的经验与应变能力。

从事断指再植、皮瓣修复等骨科临床工作10余年,在长沙市第四医院显微外科专家的带领下,张理军像海绵般汲取知识,从观摩手术时全神贯注记录每个细节,到在前辈指导下颤着手持起显微镊练习缝合血管;从深夜在实验室反复操作模型,到跟着前辈们奔赴急救现场积累实战经验,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与坚持。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张理军褪去了初出茅庐的稚嫩,身着手术服立于无影灯下,眼神沉稳坚毅,指尖流转间,那些毫米级的精密操作行云流水。他已然在四肢创面修复、断指再植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练就了精湛的技术。近年来,张理军顺利完成断指(肢)再植的手术、皮瓣手术300多台,其中复杂的皮瓣手术达40多台,为许多患者带去了希望。

而他从前辈们那里,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木工、电工、机械操作工等工人最容易发生肢体外伤。”张理军说,“手足功能复杂,意义重大,承载着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对患者深切的爱,推动着张理军不断追求卓越。他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多次参与学术交流与培训,将前沿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2022年,他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在行业领先的学校学习提升自己。“只有不断学习、练就高超的业务技术,才能为患者带来希望。”

游离皮瓣移植、慢性创面修复……透过高倍显微镜,在方寸间“飞针走线”,精准修复受损的皮瓣、血管和神经,张理军通过一台台精益求精的手术,诠释着与患者的“手足”情深。

责编:庞琦

一审:庞琦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

扫码分享到微信

医院导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