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1日讯 (通讯员 唐奕欣 宾超 刘桂先)记得,那是一个周三的下午,我正好处理完本科室病人的治疗,同事告诉我肿瘤科有个会诊,需要做几天安慰性治疗,叫我去看看。出门时天空下起了雨,由于我们康复医学科和肿瘤科隔着一栋楼,赶过去时,我的衣服已经微微泛湿。
推开房门,三人间里住了一位患者和一位陪护,他们对我的到来似乎有些抗拒,我说:“您好,我是康复医学科做治疗的宾医生,上午我们科室来会诊了,现在我来给您做康复治疗”。他瞪着眼睛看着我,说:“做什么治疗,我不需要”。面对如此强硬的患者,我并没有一走了之,据陪护反映他每天下肢都在疼痛,尤其晚上厉害,经过劝说,患者答应先做一次手法看看,我也答应他做完后如果还是坚持不做我明天就不来了。
揭开被子,一股味道直冲鼻孔,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包扎的敷料,明显在暴露出的部分看到许多小肉瘤,右上肢水肿两倍大,双下肢水肿,一般人看到可能难以接受,但我并没有半分嫌弃,迅速做完康复评估,主要针对他的疼痛和水肿实施相应的手法治疗。做到一半,患者疼痛已经减轻很多,在即将做完的时候,患者主动询问我明天什么时候可以过来,我也告诉他,白天我需要先处理好本科室病人,下午出诊时一定先到您这,同时也约定了一个大概的时间。
第二天上午他就通过科室座机打来了电话催我过去,因为实在抽不开身,还是约到了下午,到了下午又打电话嘱咐我不要忘记他了,我笑着说:“当然不会忘记,忘记谁也不会忘记您呀”。在聊天中我发现,他已经瘫痪有大半年了,家里人很少过来,也没有病友愿意和他一个房间,因为看起来确实很吓人。了解到这些后,我的心里不是滋味,每个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都渴望有家人的陪伴,社会的关照,如今的他该是多么难受和绝望,这也难怪之前态度不好。
就这样,我们聊着天,做着治疗,疼痛程度和水肿程度也在一天天减轻,偶尔也能看到他脸上的笑容。他说:“每天都盼望着我去,恨不得一天做两次”我知道他已经从之前的抗拒变成了现在的依赖。我也叫他放心,告诉他是我的VIP。
一个月后,由于他后面病情恶化,最终还是离开了,在离开的前一天还交代我明天一定要来。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医学的边界之外,还有人心的温度可以抵达。晚期不是终点,而是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重要的从不是活多久,而是活着的每一刻,都被认真对待。
晚期肿瘤患者的世界里,“治愈”或许已遥不可及,但“被好好对待”永远来得及。比起“再坚持一下”,他们更需要的,是被看见、被尊重、被当作一个完整的人,而非一个“病人”。
肿瘤康复的意义何在? 它并非旨在治愈肿瘤本身,而是专注于改善肿瘤及其治疗引发的功能障碍——无论是肢体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还是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其核心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维护其生命的尊严。
即使面对恶性肿瘤的终末期,康复治疗依然具有深远价值。 姑息性康复治疗,旨在减轻患者症状、缓解癌性疼痛,并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与安慰,直至生命终点。这,正是对患者心灵最深沉的抚慰。
责编:庞琦
一审:庞琦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
0731-84329944 /
84329525
0731-84326442
t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