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解锁不同场景的"科学防晒宝典" 从头到脚护周全

2025-06-06 18:34  [来源:华声在线

去年三伏天,长沙市民李先生经历了一场“阳光酷刑”——暴晒后,他的背部红斑刺目,肩头更是惊现大片密集细小水泡。这可不是简单的晒黑,医院烧伤科一纸诊断书赫然写着:日晒伤。

随着紫外线指数一路飙升,防晒不再是“怕晒黑”的矫情,而是健康出行的必修课。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生鲁建云提醒:科学防晒需从"选、涂、护"三方面精准发力,为皮肤撑起安全伞!伞”。

防晒选品:分层防护才到位

防晒霜: 城市溜达?SPF30+、PA+++够用;高原海边紫外线暴击?请祭出SPF50+、PA++++大杀器!敏感肌认准物理防晒(二氧化钛、氧化锌)。

物理硬核装备: 宽檐帽、口罩、墨镜、透气防晒衣堪称防晒界的金刚罩!海边撒欢?防晒泳衣加身,让皮肤少露一寸是一寸。

防晒涂法:细节决定成败

用量频次: 脸约1克(1元硬币大小),暴露部位别吝啬!别指望涂一次管一天,2-3小时就得“续命”。下水或汗如雨下?立刻补涂!

顺序门道: 记住口诀“护肤水→精华→乳液→防晒霜→彩妆”。带防晒值的粉底?防护值要叠加计算(如粉底SPF20,仍需防晒霜打底)。

防护盲区&特殊场景:别让遗忘变“灾区”

易忘死角: 耳后、发际线、手背、脚踝、脚背(尤其穿凉鞋时)——这些地方晒伤了才想起来就晚了!

水上作战: 防水抗汗型防晒霜是基础,物理遮挡(防晒袖套、面罩)才是王道。

高原挑战: 紫外线强度是平原2-3倍!防晒霜+物理装备双重防护必须焊在身上,夜间修复也需加码。

晒后急救:黄金4小时止损

降温为先: 晒后快用常温湿毛巾冷敷至灼热感消失!冰块直敷?小心雪上加霜。

狂补水分: 密集补水缓解“沙漠肌”,搭配温和保湿面膜(避开酒精、香精)和面霜。

温柔呵护: 舒缓产品修复屏障,严禁去角质或强效美白产品——此刻刺激皮肤等于伤口撒盐!

全年无休的防晒重点:

五一假期尤需警惕!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紫外线“魔鬼时段”,尽量避开长时间暴晒。

海边计划?优先选择海洋友好型防晒霜(避开氧苯酮、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等成分),守护那片蓝,也守护自己。

防晒霜清洁有讲究:不防水?洗面奶即可;防水型?温和卸妆产品搞定,卸妆乳+洗面奶双重清洁大可不必,屏障伤不起!

出门前30分钟涂防晒! 给成分留足时间成膜,防护力才能拉满。

科学防晒并非枷锁,而是通往夏日自由的通行证——它让每一场追逐阳光的旅程,都成为尽兴且安心的回忆。皮肤健康这道防线,值得你此刻多花一点心思。 

(作者周璐 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主管护师)

责编:庞琦

来源:华声在线

扫码分享到微信

医院导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