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月19日讯 湖南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株洲市委会主委、株洲市二医院院长李文灿反映:近年来,县域医共体建设在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持续深化落实,将其做实做细。
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完善
一是行政隶属与产权关系复杂。医共体内不同医疗机构行政隶属不同,产权关系多样,导致管理协调难度大,难以形成统一高效的决策和管理机制。
二是利益分配不均衡。成员单位间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可能导致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收入分配上存在矛盾,影响基层积极性。
二、医疗资源整合与协同不足
一是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仍集中在牵头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简陋、人员短缺,患者向上转诊容易,向下转诊困难。
二是协同服务不到位。医共体内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系统不兼容,远程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协同服务推进缓慢,县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信息沟通不畅,患者就医体验不佳。部分地区医共体成员单位间协作不够紧密,转诊流程烦琐,患者上下转诊“梗阻”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就医效率与连续性。
三、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一是人才短缺与流失严重。人才瓶颈突出,基层医疗人才引不进、留不住。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吸引优秀医学毕业生,人才吸引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且现有人才流失严重,难以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二是人员培训与激励不足。医共体内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现有人才培训提升机会少,知识技能更新慢。基层人员晋升机会少、待遇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发展。
四、医保支付制度配套不完善
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改革在实施中,因对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预估偏差、监管不到位,出现推诿重症患者、医保基金不合理使用风险,未充分发挥医保对医共体良性发展的引导作用。
为此,建议:
一、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明确各方职责和权力,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二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根据成员单位的服务量、服务质量等因素进行分配,同时建立风险共担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二、加强医疗资源整合与协同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通过对口帮扶、巡回医疗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医共体信息平台,涵盖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共享、远程会诊等功能,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转诊绿色通道,明确转诊标准、流程,安排专人对接,实现患者顺畅流转,方便患者就医。
三、实施人才强基战略
设立基层人才专项补贴,提高待遇;与上级医院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定期选派基层人员进修,上级医生下沉帮扶带教;拓展基层医务人员职业晋升路径,对长期扎根基层且业绩突出者予以政策倾斜。
四、 医保精准赋能
科学测算医保支付额度,依据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动态调整;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利用大数据实时监控医疗行为,对违规套取、不合理控费严厉打击;探索医保奖惩机制,对医共体控费有效、服务质量优给予结余奖励,用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
通过以上举措多管齐下,破除县域医共体发展障碍,切实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效能,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连续、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
(一审:龙晓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谭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