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芳草百味 |补药之长——黄芪

2023-03-18 09:34 [来源:华声在线]  [通讯员:陈波]

芳草萋萋药草香,悠悠百味总关情。中药因以植物类为主,故也称中草药,它是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 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从未停止,使用品种已达5000余种,它们或为根、为茎、为叶,或为花、为果.......。

黄芪是一味名中药,很多人喜欢用黄芪泡水喝,老百姓也喜欢用黄芪煲汤、熬黄芪粥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黄芪为补药之长”,补气为首选。那么,对于补药之长—黄芪,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黄芪,看看他的功效与食疗方法吧。

话说黄芪

黄芪,亦可写作“黄耆”,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芪本义指一种根须深入地底的草本植物,特指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芪在古代写作“耆”,专指六十岁的老者。《礼记·曲礼》提出:五十岁为艾,六十岁为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解释了耆字:“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黄芪的功效

药典记载黄芪的功能主治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内经》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黄芪既可以气温补形,亦可以味甘补精,是一味十分难得的补气圣药,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一书中将黄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临床常用其治疗因虚所致病症,如气虚所致乏力、脾虚所致食少便溏、表虚自汗、疮疡溃后久不收口等症,还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诸多疾病及疑难杂症。《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中重用君药生黄芪,以加强补气及活血的功效;《究原方》记载的玉屏风散由防风、白术、黄芪配伍组成的,可益气固表止汗;《金匮要略》中记载了以治气虚里寒症为主的黄芪建中汤是由黄芪、大枣、白芍等组成。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含有黄芪多糖、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皂苷Ⅰ和Ⅱ、黄芪甲苷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促进机体代谢、降血糖、利尿消肿等作用,表明黄芪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黄芪的养生膳食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提出食治重于药治的思想观点,对我国中药膳食养生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黄芪为“补气之要药”,从古至今,其食疗方便流传甚多,药膳饮食也广受欢迎。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斋居》描述:“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宋代大文豪苏轼写下千古名篇《咏黄芪》:“孤灯照影日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白发敲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可见古人早就使用黄芪熬粥作食疗方法补养身体。

那么黄芪粥怎么熬制呢?其实很简单,取黄芪20-30g,清洗,加适量清水浸泡半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20分钟,将药汁盛出备用。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去药渣留药汁。接着取适量大米,清洗后,加入2次熬制的黄芪药汁,煮成稀粥即可。

还有一个简单、方便、实用的茶饮——黄芪山楂饮。黄芪补气,山楂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效,合用可“化瘀而不伤新血,行滞气而不伤正气”。取黄芪10克,山楂15克,清洗干净,放入保温杯用适量沸水冲泡,半小时后即可饮用。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黄芪虽好,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如需使用,还请咨询中医药专业人士。让我们擅用补药之长——黄芪,做到科学补气,健康补气。

推荐药师

微信图片_20230318093713.png

陈波,毕业于南华大学药学专业,主管药师,在职研究生。为衡阳市中医医院首届名中医药师师带徒传承人,院内先后从事中西药调剂、中药制剂、药品采购、住院西药房班组长、住培管理、临床药学等岗位工作。主持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一项,参与省市级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1篇。现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一审:熊泊宇 二审:卢小伟 三审:谢峰)

扫码分享到微信
医院导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