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医生有一个称谓,叫做“刀尖上的舞者”。神经外科手术难度大、时间长、风险高,手术过程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需要精雕细琢。
自1999年进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以来,他躬耕神经外科领域20余载,不停地与神经顽疾“较量”,孜孜不倦地寻求治病良方,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承担着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他就是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邹钦。近日,他被评为2024年“衡阳好医生”。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是他的从医格言。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他凭着永不言弃的信念,带领科室在刀尖上“舞”出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为无数家庭带去希望。
精医求索,苦练“绣花功夫”
神经外科是公认的医生培养周期最长、工作强度最大的科室之一。如此漫长的时间,如此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对于邹钦来说,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主动选择了神经外科。
谈到选择神经外科的原因,邹钦娓娓道来:“神经外科医生的成长期很漫长,在这个过程中,你无法确定自己的付出是否能得到回报。选择神经外科是因为我想找一份有成就感、有挑战性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现在看来,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我也很适合这份工作。能够帮助患者摆脱病痛,看到他们康复的笑容,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和满足。”
神经外科的患者基本都是急诊,医生必须争分夺秒。因此,20多年的神外生涯里,邹钦更像一名随时准备奔赴一线的“战士”,“24小时开机,随时随地待命,半夜来院做手术是常有的事。”他回忆道,自己最长在手术室待了24小时,1天做了6台手术。
神经外科是一个不断进步和更新的领域,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层出不穷。从医20余载,邹钦从不懈怠,精医求索,笃定前行。
为熟练掌握神经外科的各项操作,刚加入神经外科的邹钦在医院显微操作实验室训练了一个月,学习显微镜下的操作,培养动手能力,磨炼技术,锻炼手感。他常常整晚以科室为家,不放过每一个急诊患者的手术学习机会。那些被很多人惊叹的“绣花功夫”在他看来只是神经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求木致长者,必固其根本。邹钦深知,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基本功,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不断学习该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他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参加多项省级及市级课题。
勇于挑战,让“帕”友不再害怕
大脑的精细,注定了神经外科手术高精度、高难度、高风险的特性。而神经外科更是一个大团队,需要多人的合作,甚至是多学科的合作,多技术的运用,才能“稳准狠”地帮患者赢得生死博弈,提高生活质量。
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是邹钦常挂在嘴边的话。从业20余年,他见证了传统神经外科到显微微创神经外科的技术跨越,他带领团队不断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技术,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69岁的毛阿姨是一名退休职工,被帕金森病困扰达11年之久,既往都是通过口服药物控制。随着疾病的进展,效果越来越差,药物控制时间只能维持1小时左右。由上肢的震颤,逐渐发展为运动迟缓为主,起步走路及转身困难,夜间难以翻身。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只能靠家人照顾。
为提高生活质量,恢复自理能力,去年8月,毛阿姨来到南华医院就诊。邹钦对其进行了详细术前评估,毛阿姨满足手术条件,决定为其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在放射科支持下,毛阿姨术前一天及术日早晨进行了符合手术要求的头部CT及磁共振检查。8月19日,在麻醉科及手术室团队的协助下,邹钦带领神经外科团队为毛阿姨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电极植入术。
手术历经3小时完成。邹钦告诉记者,手术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医生团队将电极植入脑部,进行术中测试。第二步是植入电极连接导线和脉冲发生器。术后1小时毛阿姨麻醉清醒,术后复查CT,脑部无任何出血,手术圆满结束。术前磁共振提示靶点位置准确,术后复查CT提示电极植入良好,无任何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属于微创治疗。
记者了解到,这是该院首次成功开展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神经调控手术,在电生理的护航下,具有创伤小,可调控性灵活、效果明显、安全可靠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迎难而上,与患者互相成就
不断地去迎难而上,是每个神经外科医生必备的品质。
今年6月,一名64岁的男性患者,因突发头痛、右侧肢体无力,迅速失去意识,被紧急送往南华医院。经过检查,发现患者左侧大脑半球功能区出现大量出血,并已破入脑室,情况十分危急。
邹钦立即带领神经外科专家团队对患者进行会诊,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脑出血的复杂性,团队决定采用一种创新的手术方法——分站式复合手术。
在一期手术中,邹钦带领神经外科专家团队通过“全脑动脉造影术”精确找到出血原因,并进行了“动静脉畸形团深部供血动脉栓塞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正常的功能区脑组织的损伤,增加手术安全性。在栓塞术后立即进行二期手术,成功清除了患者脑内的血肿,并切除了导致出血的畸形血管团。
“整个手术过程充满了挑战。”邹钦介绍,由于畸形血管团位于大脑功能区,且血管丰富、与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清,手术难度极大。神经外科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成功克服困难,历经9个小时,顺利完成了手术。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复查结果显示脑出血已完全清除,畸形血管团也被成功切除。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患者已能自行行走,仅右侧上肢肌力稍减退。
这也是该院首次应用分站式复合手术,成功救治颅内功能区巨大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标志着该科室在神经外科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医患之间是互相信任和互相成就的。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给了我迎难而上的勇气,让我在不断挑战中成长。”回顾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邹钦总结道:“作为医生,要胆大心细,精准评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在自己可控范围内,鼓起勇气去挑战。”
从事神经外科20多年,邹钦最大的感触就是,学无止境,一定要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理念。“我到现在对神经外科的热情依然如初,并且对未来充满期待。在神经外科领域,有很多的未知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这也是我选择神经外科的原因所在。”
专家介绍:
邹钦,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参加多项省级及市级课题。2006年于湘雅神经外科进修一年。擅长颅内肿瘤,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积水,高血压脑溢血,椎管内肿瘤等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对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有很深的研究。被评为2024年“衡阳好医生”。
(一审:罗江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