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6月6日讯(通讯员 欧娜)对于长期化疗的患者来说,频繁的静脉输液治疗,导致其手臂“千疮百孔”,常常呈现青紫红肿的状态,即便使用留置针,维护也需“小心翼翼”。为了减轻此类患者的痛苦,6月1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兼肿瘤一科主任唐三元带领科室医护,配合采用超声引导穿刺和心电定位技术,顺利为患者李某进行了前臂型植入式给药装置(简称“手臂港”)植入术。
据了解,肿瘤患者因为治疗周期长,尤其在化疗、靶向、免疫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的输注高渗透压、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不仅要承受频繁穿刺之痛,穿刺过多还可能导致血管闭塞,使肿瘤患者的治疗难上加难。
68岁的李某是一名于今年5月份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肿瘤一科确诊肺癌需行化疗的病人,预计李某的静脉治疗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为此,李某感到非常焦虑,因为在确诊之前,李某因咳嗽、咳痰已辗转了多家医院,而且已经进行了十来天的输液治疗,所以他对反复静脉穿刺表现非常抗拒。在了解肿瘤化疗患者常用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李某及家属表现出十分地担忧。据悉,PICC需要每周到有资质的医院进行维护,而李某居住地附近没有能够进行PICC维护的地方,李某住在农村,基本不远行,所以每周一次的PICC维护需要李某子女陪同他一起乘坐两小时汽车来到南华医院,这对于李某家庭来说无疑是增加了负担。
为解决病人及家属的担忧,唐三元博士和肿瘤一科护士长共同为患者制定了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方案。手臂港植入术的开展是南华医院肿瘤一科继今年一月成功开展全院首例胸壁港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南华医院在血管通路新技术方面迈向了新台阶。同时,这也给衡阳地区有长期静脉治疗需要的病人提供了更多、更优的选择。
手臂港是近年来新型的静脉导管植入方式,它是一种植入上臂皮下、长期留在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由港座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手臂港较PICC而言,每四周维护一次,有效患者降低经济成本。它在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手臂港在体表没有外露导管,避免导管脱出和误拔的风险。同时,手臂港港座切口愈合后洗浴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