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默默奉献的生命“守护神”

2022-03-21 12:31 [来源:华声在线·健康雁城]  [通讯员:朱嘉林 罗琼]

华声在线3月21日讯(通讯员:朱嘉林 罗琼)在医疗行业,有这样一句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是对麻醉医师最贴切的总结。诚然,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麻醉则是保障手术全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的重要一环。

在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长期工作在幕后,“隐藏”在手术室的无影灯下,像陀螺一样连轴转、不分昼夜。从手术前接到通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制定麻醉计划,术中实施麻醉,直到术后随访,麻醉医师必须确保每位患者平静地入睡、安全地苏醒。他们就像贴身卫士一样,在整个在围手术期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近日,记者走进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了解这个鲜为人知的群体。

精研“麻醉”,竭力护航手术安全

2006年,时任某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拥有丰富麻醉手术经验的范军被调到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担任主任一职。此后,该科便在范军的带领下开启了崭新的征程。

同年,该院心胸外科为一名年仅两岁的患儿开展了第一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当时,全市能做小儿心脏麻醉手术的医院屈指可数,而这个不足10公斤的患儿,身体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完善,身体代偿功能不及成人,对动静脉穿刺要求更精准,麻醉要求更高。

手术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麻醉是否成功。面对高要求的麻醉、新仪器设备使用对接等各项技术挑战,范军毫不犹豫,迎难而上,娴熟地运用多年来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心理素质的积累,带领麻醉科团队成功完成了这项高难度的麻醉手术。

“心胸外科的麻醉是行业内最具难度的,也是彰显技术的高点。”范军直言,这台手术是该院心胸外科小儿手术的突破,也提升了该院麻醉科在行业的影响力。此后,该科成功在全国范围开展列车上施行小儿全麻下眼科手术的“健康快车”活动,获得了全国专家对该院麻醉专业的肯定。

该科不断精研麻醉技术、挑战高峰,熟练掌握自体血回输、纤支镜双腔支气管定位、B超引导下精准麻醉、麻醉深度监测等技术运用于各类疑难危重手术麻醉中。16年来,该科无一例麻醉相关死亡病例,这是衡量麻醉科医疗质量的金标准,也客观上肯定了全科人的辛勤付出。

图片3_副本.jpg

▲ 麻醉科团队合影

目前,该科拥有11位麻醉医师、26名护士,团队业务能力强大、技术高超,拥有丰富的临床手术麻醉经历。范军重视科内每一位医务人员的成长,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成长。采访当天,范军道出了当天一个感人的故事。

图片4_副本.jpg

▲ 邹小英

35岁的邹小英是该科一位分娩在即的二胎妈妈,当天也是她即将休产假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有一位重症患者需要手术麻醉,患者此前因为其他疾病也在该院接受过手术治疗,由于其麻醉过敏反应大,导致心跳骤停。对于此次极具难度的麻醉手术,范军本想分配给其他麻醉医师承担,然而,邹小英听闻后找到范军:“患者术前都是我在沟通和访视的,我最了解患者情况,也和他最熟悉,我来继续麻醉手术对患者最好。虽然我是孕妇,但我绝对不会因此影响工作,只有挑战困难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最终,邹小英挺着九个月大的孕肚为患者护航了手术全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年轻人的成长就像从铁矿石炼成钢的过程,生铁太脆,熟铁太软,我们科室培养的是在烈火中不断淬炼、百炼成钢的人才。”范军介绍,每次高难度手术后,她总会组织全科团队学习总结,小到穿刺技术、大到学科研究,她都会与积极大家分享,如今,团队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术有专长。

历经16年的发展,该科现已是集临床麻醉、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承担着全院各类临床麻醉、急救复苏、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以及相关科室所有无痛介入治疗。每年开展的麻醉手术超5000台,其中危重患者的抢救上百台。这支锐意进取、团结拼搏的团队,用无悔的付出、拼搏的努力,为手术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为患者铸起了一道“安全、无痛、舒适”的防线。

事无巨细,全力挽救患者生命

很多人认为,手术室是手术医生的“主战场”,麻醉医生只是“打一针麻药的大夫”,一台手术之后患者只记得主刀医生,很少有人记得麻醉医生。对此,范军解释道:“其实麻醉不仅仅局限于消除患者术中的疼痛,而是要保障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命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图片5_副本.jpg

“从早上8时不到进入手术室,我们就必须把当天所有手术麻醉都做好,下班时间永远是未知数。在手术室里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忙碌的身影,因为我们是贯穿整个在围手术期的‘护航者’。”范军介绍,术前的访视、术后的随访,都是确保一台手术完美无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术前访视中,麻醉医师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对患者整体身体情况能否耐受手术、麻醉风险进行详细评估,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20年,102岁老人谢爷爷因为摔伤骨折来到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骨科立即安排行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普通人可常规开展的股骨头置换术,对于这位百岁老人却极具难度,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身体代偿弱,极有可能出现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等风险。

对此,范军带领团队详细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完善相关检查,评估各项生理机能。做好术前访视工作后,进一步研究麻醉中的每一个细节,制定麻醉方案,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的预估和制定了应对方案。术中,麻醉科团队精细地计算好各种液体需要量,中心静脉置管、动脉血压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椎管内麻醉等顺利完成。范军亲自上场,密切观察着老人生命指征的变化。最终,在骨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医师的默契配合下,手术顺利结束,仅用了20多分钟就完成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老人在麻醉复苏室短暂休息后便回到病房。

此次为百岁老人的成功麻醉,也刷新了该院麻醉病人年龄记录,不仅使麻醉科在高龄老年麻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对医院多学科协作开展老年麻醉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学生的誓言,也是医务工作者神圣的使命。范军经常用这句话提醒团队如何去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麻醉科医生。她总说:“安全是我们麻醉科永恒的主题。当患者被推进手术室,第一个接触的就是我们麻醉医生。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他不能自主呼吸,没有意识,全部要依靠麻醉医生操控麻醉机和监护仪来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性命相托,那是患者对我们何等的信任啊!我们全力以赴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在范军的言传身教下,团队竭尽全力挽救每位患者的生命,用责任与能力应对一道道难题。40岁的李女士和丈夫在家中争吵发生意外,不小心用尖刀刺破了李女士的心脏,被120送入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开胸治疗时李女士的胸腔已经大量积血,可以说整个心脏就是泡在血水中。”范军直言,当时患者情况危急,时间就是生命。于是麻醉科积极应对失血,一边娴熟地插管,建立呼吸循环通路,一边快速补液、加压输血,通过自体血回输仪将患者流出的血进行过滤、净化后再回输到她的体内。快速持续建立相对稳定的病人身体条件,让台上的手术医生得以充分地完成心脏修补术,从而挽救了生命。术后,女子的血红蛋白、血压均恢复正常,李女士的生命硬是从死神手中被拽了回来!

用心护理,关怀服务温暖人心

“我们从范军主任身上深深地感受到她对职业的热爱和崇敬,对待每一位患者,不仅是技术,更是关怀。”麻醉科护士们说,范军经常教导团队,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作为一名专业人员,要从每一个细节满足患者的要求,有人文关怀的医疗技术才是完整的医疗行为。

在从医生涯中,范军无数次拒收患者表示感谢的红包,范军常说:“我们有幸从事这个行善积德的职业,并从这个职业获得成就感,这是人生中非常幸运的事情。”在她的影响下,整个团队树立了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让每一位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安全、舒适、心情愉悦,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将患者的焦虑减少到最低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团队医护人员对患者总是悉心呵护,用关怀备至的服务温暖了每一位患者。

图片6_副本.jpg

▲ 患者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幕后英雄多奉献,生命卫士保安全!”去年,患者送来感谢锦旗上的一句话,让范军和团队医护人员们都深受触动,也更加体会到这份工作所带来的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范军看来,麻醉医师很辛苦,压力很大,患者的生死都在一瞬间,工作中容不得一丝马虎,随时都要绷紧神经。

4567.jpg

▲ 气管插管

如今,随着医学的发展,从术前到术后,从手术室到门诊,从急危重症抢救到无痛治疗,随着麻醉需求的增加,麻醉医生的身影已不仅仅只出现在手术室内,更成为活跃在临床各个科室之间的“无痛使者”,如产科因为有了麻醉医师的支持,产妇得以无痛分娩,越来越多的产妇轻松快乐地做妈妈,母婴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再如气管镜检查治疗的患者因为有了麻醉医师的无痛支持,可以舒适安全地完成这个刺激性很大的操作,呼吸道的疾病从此无所遁形;还有慢性疼痛、晚期癌痛的患者,也因为麻醉科的助力不再默默忍受疼痛,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广大的患者因为有了麻醉医师的关怀和助力,而收获了舒适的就诊体验。

面对未来,范军表示,将继续深耕麻醉领域,持续加强对麻醉新技术、新项目、新技术的学习,以更好的服务造福患者。

扫码分享到微信
医院导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