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3月8日讯(通讯员:肖敏)“来精神专科医院工作,家人开始时不支持,担心我一个女孩子难以适应。”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精神科主管护师彭翼坦言,在这个特殊的行业工作,有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压力与辛酸,但她却衷心喜欢这份职业。
2009年3月,彭翼来到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工作13年来,她一直保持着严谨细致、积极进取的态度,主动学习新知识,积极寻求新方法。面对精神疾病患者这样的特殊群体,她从不轻视,坚信护理工作的价值。从最初的茫然到如今的自信、慎思、接纳,用踏实和勤劳赢得了荣誉。
专注康复特色 有效促进患者愈后融入社会
精神疾病病程长,迁延难愈,长期封闭单调的住院模式使病人长时间与外界隔离,大部分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均不同程度受损,行为方式逐渐偏离正常,而不良的行为方式和缺损的社会功能都将影响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所以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精神残疾发生率很高。彭翼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对精神疾病患者康复非常重要。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技能,提升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患者出院后履行社会角色,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临床工作中,她常常为自己负责的患者制订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方案,对于急性期患者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建立合理的作息规律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病情稳定期患者主要训练人际交往技巧、负面情绪的调节技巧和劳动技能训练等。
为了提高患者参与训练主动性,彭翼还别具心裁地采取代币治疗训练法来激励病人参加训练的积极性,通过训练,患者偏颇言行得到了矫正,建立起了健康的行为方式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经过长时间摸索,她总结了一套适合不同疾病阶段康复训练方法,持之以恒的训练也收到了很好的成绩,患者和家属普遍反应良好。鉴于如此良好的社会效应,医院护理部把她的康复训练经验在全院推广,让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受益。
2014年—2020年,通过医生评估、护士反馈和患者家属问卷分析发现,经过康复干预,住院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出院病人的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舍小家为大家 坚守奋战工作一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彭翼积极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前往抗疫前线,对衡阳出入站口进行支援,监测来往旅客体温并登记,参与核酸采检工作。支援结束回到病房后,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医院的抗疫防控工作:每天对病房及公共区域进行消杀灭菌,督促住院患者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室人员调配和病房全封闭式管理……每一件事,每一个患者都被她放在心上。
她是医院的好护士、患者的好朋友,但却是女儿口中“隐形的妈妈”,经常因为连续工作几天不回家,回家也是深夜,顾不上孩子,顾不上瘫痪在床的母亲,只能让丈夫承担妈妈与女儿的角色,照顾女儿、孝顺母亲。有一次,女儿问她:“妈妈,你怎么总是在我睡着了才回来,都不陪我玩……”听着女儿的话语,她只能压下满腹心酸,轻轻地哄着:“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你乖乖地……”
多年来,彭翼用任劳任怨、细心负责的态度行走在护理工作一线,用忙碌的身影向群众生动地展现了医者的初心。
坚持实操学习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为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彭翼从来没有放松学习,精神科护理相关书籍是她书桌上的“常驻客”,此外,她还涉猎心理学及心理护理等领域的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彭翼先后考取三级和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多次主动申请外出学习交流,10余年间,参与短期学习交流达数十次。2014年,她被医院派往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培训,进修结束后,她将自己的所想所感、上级医院的好经验、制度流程进行整理,经护理部认可后,在院内进行授课,帮助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护理服务水平。
科内,彭翼积极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室管理,每周组织小组护士对本周康复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及时改进,每月组织科室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培训以及主持应急情景模拟演练,通过开展学习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对于自身,她努力学习,不断提升;对于工作,她埋头苦干,踏实努力;对于同事,她敞开胸怀,乐于助人;对于患者,她耐心包容,促进康复。无私的付出也终将获得收获的喜悦,2016年彭翼在衡阳市专科护士竞赛中斩获第二名,并先后多次获得院级荣誉、五次“优秀护士”、三次“优秀个人”,是医院职工和科室患者口中一致夸赞的“好护士”。2021年底,获得“全省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