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3月8日讯(通讯员:刘子瑜 苏冰悦)2021年12月24日,受湖南省卫健委委派,来自全省14个医疗单位的20名精兵强将组成了中国(湖南)第23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跨越亚、欧、非三个大洲,舟车劳顿50几个小时后,他们踏上了非洲塞拉利昂这块神奇的土地,开始了为期1年的医疗援助工作。
柔情“铁娘子” 以女性视角关爱患者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作为承派单位带队出征,该院妇产科教研室副主任周曦勇挑重任,承担了医疗队长职责。作为一名女性医疗工作者,执医以来,周曦一直以专业的技术、专注的态度和细腻的柔情关爱女性健康,解决女性烦忧。抵达塞拉利昂两个多月来,周曦在极其有限的医疗条件下,为当地女性解除了病痛,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赞美,被当地患者称为“铁娘子”。近日,记者连线远在非洲的周曦,听她讲述充满挑战的援非经历。
▲ 周曦正在为当地华人同胞量血压
初来乍到 克服重重困难
周曦介绍,与中国的四季分明不同,塞拉利昂一年中只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在湖南春光明媚的时节,塞拉利昂却处于每日达30℃以上的高温旱季。随之面临的第一大难关就是防止被当地蚊虫叮咬,染上疟疾。医生们只能穿着长袖、长裤工作。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医护人员还必须再穿上一套隔离服。在这样的天气下,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服,工作一天就如同蒸桑拿,下班后常常全身都湿透了。“雨季的气温常维持在38℃,湿热的环境导致蚊虫更多,是疟疾高发时期。”周曦说,出发前就在网上做了“攻略”,了解当地情况,准备了充足的药物和防蚊液。“作为医者,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治疗患者。”她真切说道。
“饮食上与中国也有很大差异。”周曦说,当地的工作时间是上午9时到下午4时,当地人每日只吃两餐,分别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没有中餐时间。由于当地水质较差,大米粗糙难以消化,有些队员还出现了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但队员们从没有叫过苦、喊过累。由于塞拉利昂处于赤道附近,当地的青菜也和国内有所不同。为了吃到新鲜的蔬菜,队员们还自力更生,开荒种地。
▲ 周曦(右一)开展手术
语言不通也是队员们的一大难题,当地人大多使用土著语言,只有少数人会用英语交流。这也意味着,援非队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只能依靠同时掌握土著语言和英语的少数人来做翻译。为了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周曦常常手脚并用,用肢体语言帮助患者理解。工作之余,周曦还积极向医院里会土著语言的医护人员学习当地语言,以便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
队员们的生活驻地就设在中塞友好医院内,因此每天都过着驻地到诊室两点一线的生活。为了安全,队员们平时都待在医院里,几乎很少外出。作为队长,周曦考虑的事情则更为细致,常常忙碌至凌晨。她不仅要管理全队的医疗工作,同时要安排好队员的生活,如组织团体活动让队员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工作与生活,经常与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当地华人圈等群体联系,通过他们来做好医疗服务。
塞拉利昂与中国之间有着8小时的时差,网络信号也时好时坏,周曦无法每日和国内的家人取得联系。每当思乡之情涌起,“铁娘子”周曦都会看看80岁老父亲给她发去的短信:“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担心,望你能顺利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厚望。”周曦说,她的父亲、丈夫都是医务工作者,正因深知医务工作的职责所在,全家都非常支持她,此次为国出征,家人希望周曦能克服困难,给当地百姓带去健康。
医疗资源有限 竭尽所能帮助患者
由于当地医疗资源有限、医生队伍薄弱,从检查到诊断、给出诊疗意见、开展治疗,周曦常常需要一个人负责整套完整的医疗流程。医疗队的队员分布在不同的专业科室,遇上需要做手术的患者,周曦只能邀请队员们共同参与,通过多学科的帮助为患者保驾护航。
此外,当地医疗物资也非常有限,连手术用的纱布都需要自己动手裁剪成合适大小,裁剪后纱布边缘会有些毛边,周曦常自己动手用针线缝好边缘,以便更好使用。
周曦坦言,当地除了医疗条件差,还有一道“硬伤”——没有预告的停电,手术中途突然停电都是“家常便饭”。因此,手电筒是手术室的“常备装备”,遇上紧急状况,只能由两三名护士举着手电筒照明,继续手术。另外,由于缺乏宫腔镜等先进仪器辅助,很多疾病处理起来比国内困难得多,尤其当碰到急危重症。但每遇难题,周曦总是竭尽所能帮助当地患者解除病痛。
当地百姓听闻医院的外科、内科、妇产科、麻醉科等有中国医生援助,很多患者都慕名而来,络绎不绝。尤其是妇女群众都希望请中国医生做手术。中国医疗队的到来,让塞拉利昂的老百姓觉得看病有了保障。
不久前,当地一位妇女因阴道持续流血6个月来院就诊,来院时,其病情已非常严重,散发出异味。对此,周曦不嫌脏、不怕累,仔细检查后才发现,患者的节育环已嵌顿在子宫肌层。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此前在当地医院尝试取环均以失败告终,听说中塞友好医院有中国医生接诊后,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就诊。
周曦解释道,取环手术在国内是常规开展的“小手术”,但患者的节育环已与子宫肌层紧紧地粘合在一起,常规的取环方法确实难以取出,通常这样的节育环需要在宫腔镜下取出。可是目前中塞友好医院没有宫腔镜设备,怎么办呢?面对患者的痛苦面容,周曦决定尽自己所能帮帮她。
周曦先向队友们提出了多学科会诊申请,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术前,先由超声影像科医生协助定位节育环位置,分析患者前两次取环失败的原因;术中,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紧密合作下,静脉麻醉后“徒手取环术”顺利开展。当周曦顺利取出已经“嵌顿”了的节育环后,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手术后,患者立即苏醒,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走出手术室,为医疗队竖起了大拇指。
前不久,周曦接诊了一位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后高度怀疑为宫颈癌,但医院没有病理切片检查的设备,手术室不具备输血条件,如果在未完全确诊的情况下贸然手术,风险太大。于是周曦积极与当地第三方实验室联系,帮助患者进一步确诊并及时有效地开展治疗。目前,周曦已经成功开展了10余台手术,包括子宫全切、卵巢囊肿切除、取环术、剖宫产等,不断为当地妇科疾病患者解除病痛。
提高当地医疗水平 造福百姓
“Chinese good!Chinese good!”近日,当地一对夫妻抱着出生不久的孩子,用蹩脚的英语和竖起来的大拇指,向援非队员们道谢,眼里满含幸福和激动。
▲ 周曦(右四)为当地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
原来,在当地很少有人听说无痛分娩,大家的印象里生孩子都意味着巨大的痛苦。然而,这对夫妻来到该院分娩时,周曦联合产科、麻醉科克服了场地简陋、设施陈旧、药物品种单一等多重困难,在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后,为产妇实施了无痛分娩。分娩时,麻醉师在其背部植入了一根细细的导管给予镇痛药物,让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下降,心情也随之放松,最终产程很顺利,一个健康宝宝呱呱坠地。产妇在极小的痛苦下就分娩了孩子,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改善当地医疗环境、传授医疗技术,是每一批援外医疗队员努力的目标,而改善当地妇女的健康状况,则是妇科医生的重中之重。”周曦认为,援非不仅要帮助患者解决病痛,还要着力提高当地的诊疗技术和医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当地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造福非洲百姓。为此,周曦积极做好塞方医护人员的带教工作,组织培训,从疾病诊疗到手术操作,她都详细讲解,知无不言,一一解答。
“我深刻地体会到,每一批援非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都是为了当地百姓的健康,而正是因为我们的不畏艰苦,大爱无疆,才成为当地居民心目中最受尊重的人。”周曦说。
身为女性,守护女性健康,带队援非,践行健康使命,柔情“铁娘子”周曦的援非之路还在继续,在践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征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必将更为紧密的心手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