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复旦排行榜皮肤专科排名全国第五,科研量值连续三年全国第一,2022年皮肤科领域发表论文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先后诞生10人次国家级人才、19人次省部级人才、2人次国家级平台主任……
这些成就,都出自一个常人眼中的“小科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过去几十年里,该科室持续围绕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代谢特征等开展深入研究,取得系列重大成果。科室如今形成了代谢与皮肤疾病创新研究群体,成员平均年龄44岁,构建了全国最大规模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专病队列。
不少人认为,皮肤科是解决痘痘等小毛病的小科室。其实不然,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目前已被命名的皮肤病达3000多种,有四分之一危及生命。皮肤病是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全球非致死性疾病中治病负担排第三。
在湘雅医院,正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科室”,解决了皮肤肿瘤、银屑病、损容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毛发疾病与头皮健康等领域的诸多科研、临床难题,为皮肤病领域输送了一批批人才,用坚实的百年足迹,构建了临床、教学、科研、转化一体化的皮肤健康生态圈。
情怀的力量
时光回溯到百余年前。1916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湘雅3班在医疗本科教育阶段开设皮肤病学课程,初名“皮科学”,是本科生三年级、四年级的必修课。1923年起,湘雅医院从内科分设皮肤科。
湘雅杂志第一期刊登的课表(1923年)。
这是国内较早建立的西医皮肤专科之一。而湘雅医院皮肤科之所以能从百年前的蹒跚起步,到新世纪的高歌突进,离不开情怀的力量。
湘雅3班诞生了湘雅医院皮肤病学学科创始人刘泽民。1923年,曾被选送到该班的刘泽民,博士毕业后留在湘雅医院从事内科及皮肤疾病诊疗工作。
那个年代,大家更关注治疗各类疑难杂症,鲜有人关注美容等皮肤健康问题。在湘雅医院,当时的皮肤病学和花柳病学也因此被人瞧不起,面临后继乏人难题。
学科虽小,但其重要性却不亚于其他学科,总要有人担起学科发展的责任。这个时候,当过湘雅医院沅陵分院院长且已在内科很有建树的刘泽民教授,本着促进医院各科室均衡发展的初心站了出来。
“当时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等专科都有一位老教授领头,刘教授于1955年从内科分出,创建了皮肤病学和花柳病学教研室,当年招了包括我在内的4名实习医生。”湘雅医院皮肤病学教授陈服文曾经回忆。
陈服文、熊声忠、杨培民、陈达荣、饶汉珍、然、徐美禄、童秋生等职工合影。
“进入生产实习前,当时的教务长、心血管专家王肇勳教授找我谈话,说皮肤科只有刘泽民老教授一人,后继乏人,让作为学生会主席的我带个头。”陈服文说,这5分钟的谈话,决定了他终生的专业方向。
在陈服文的记忆里,刘泽民对实习医生颇为严格。“我们不仅要在皮肤科实习,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内科、外科以及基础医学知识,需要在内科和外科各实习2个月,微生物学和病理学教研室各实习1个月,皮肤科则是6个月。”
当时,这种实习计划在全国是独创的,实践证明这种计划也是科学且全面的。凭借在培育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湘雅医院的皮肤病和性病学科队伍不断充实,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皮肤科学科体系。陈服文也不断成长为第二代学科带头人。
一份史料可以见证皮肤科的发展成就:1956年湘雅医院建立皮肤真菌室; 1959年至1960年皮肤科治愈了近9万名头癣患者;1984年招收湖南第一个皮肤病学硕士研究生;1990年建立免疫实验室;1994年陈服文教授指导的研究生蒋筱霞在Science上首次阐释了中性粒细胞在药物诱导性狼疮中的作用机制……
Science论文发表者蒋筱霞(陈服文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进入21世纪后,湘雅医院皮肤病和性病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得益于2001年日本留学归来的湘雅医院教授陈翔及其组建的高层次人才团队。
“皮肤病是一个很重要但常被忽视的疾病,需要临床科研人员长期连续攻关。”其实,早在1994年,已具备临床资格外科手术医师的陈翔,就放弃了收入想象空间极大的整形领域,专注皮肤科基础研究。博士毕业后,他原本可以留日或到美国的实验室继续深造,但仍毅然回国,“加快提升全民皮肤健康刻不容缓。”
如今,湘雅医院已在百年积淀的基础上,形成以陈翔为第三代皮肤病学学科带头人的创新研究群体,在新时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有特色更显责任
纵观湘雅医院皮肤科的百年发展,“特色”和“责任”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目前,湘雅医院皮肤科形成了黑色素瘤方向、银屑病方向、损容性皮肤病方向、变态反应性疾病方向、毛发疾病与头皮健康方向共计5个特色发展方向,每个方向都有固定的科研、临床团队。
以黑色素瘤团队为例,该团队构建了规范化的黑色素瘤大数据采集系统及生物样本库,目前有组织及血液等生物样本9000余份;形成全链条黑色素瘤诊疗体系;揭示了中国人群皮肤肿瘤的新特征,筛选了皮肤肿瘤致病新靶点,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基金20项。
“从2002年开始,科室就在陈翔教授的带领下,前瞻性地确定了上述5个发展方向,为新时期学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湘雅医院皮肤科主任粟娟表示,未来科室发展的方向肯定不会局限于这5个,还将向民众关注度更高的疾病方向不断拓展,比如色素性疾病等。
学科发展过程中,湘雅医院尤其注重打造高层次的人才团队。2012年,陈翔成为中国皮肤科领域第一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此后团队成员共19人次获省部级人才称号,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优青”等。
“科室现在有32个医生,其中硕导21个,博导13个,我们科室的国家级人才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粟娟说,放眼全国,很多皮肤科甚至连一个博导都没有,皮肤科拥有13个博导,也就能招到更多的学生,培养出人才梯队,促进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
“与人才队伍相称的,是优势科研平台。”湘雅医院皮肤科教授陈明亮教授介绍,目前,皮肤科拥有皮肤肿瘤与银屑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衰老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皮肤健康与疾病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平台,陈翔是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南大学)、个体化诊疗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芙蓉实验室(精准医学)的主任。
湘雅医院皮肤科医生诊疗现场。
“科学家应走出实验室,通过系统化的生态圈搭建,更好地发挥科学家在公共卫生及健康领域的能力。要围绕中国人的皮肤健康等问题,打造一个闭环式的内生循环生态圈。”陈翔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已成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皮肤科的重心也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2015年起,陈翔牵头建立了规模近20万人的皮肤健康与疾病自然人群队列,开创了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新模式;在国际上率先报道或更新了我国大学生、农村居民、公职人员等特定人群银屑病、荨麻疹等的患病率和疾病负担,揭示了皮肤病发病和预后的社会、环境、行为和心理因素,为疾病预防提供了新策略。
湘雅医院皮肤科还在国内率先构建皮肤病多模态数据库,搭建皮肤专病大数据采集平台,已联网全国20多家医院,收集了以皮肤肿瘤为主的572种皮肤疾病、近100万套数据,构建了近5万套已标注的规范化皮肤肿瘤多模态数据库。
此外,皮肤科打造了湘雅医院皮肤病互联网医院,依托实体医疗机构整合线下实体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利用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集皮肤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会诊、转诊、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等融合为一体,实现了“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皮肤病互联网医院平台。
如今的湘雅医院皮肤与免疫医学中心。
“近几年皮肤病学领域的发展都较快,一方面国民对皮肤健康更重视,一方面生物制剂等新药物相继面世为患者提供了更优治疗手段。”陈翔表示,站在百年历史之交汇点,湘雅医院皮肤科将立足新起点,以崭新之姿迎接新挑战,在新百年的进程中,坚持以全民皮肤健康为中心,多维度全面解析皮肤疾病代谢图谱,阐明分子调控网络及细胞间相互作用,开发高效疾病预测模型及药物筛选平台,全面提升医疗、教学、科研水准,立志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行业发展的新标杆。
(一审:夏博 二审:卢小伟 三审:蒋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