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2月5日讯(通讯员 谭珺)立春到,冬去春来,万象更新,四季又进入一个新的轮回。2月4日是大家“阳康”后的首个立春,在饮食上要注意些什么呢?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邀请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肖长江,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医师罗运花为大家提出中医养生建议。
肖长江提醒,随着气温回暖,各种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加上初春气候变化大,乍暖还寒,一不注意就容易生病,而春季不注意保养,会影响一年的身体健康。
俗话说“立春五不吃, 一年病不沾”。首先,少吃酸味食物。立春之后进入春季,这时饮食要“少酸多甘”,这是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山楂、木瓜、枇杷、橄榄、柠檬等酸味食物记得要少吃或不吃。此外,还应该注意少吃辛辣肥甘、腌制食品,少喝酒,少进补等四个方面。
为什么少进补?立春后,很多人都想吃好点,这种想法是对的吗?尤其不少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会出现胃肠道症状,最为常见的是腹泻,还包括肠胃胀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痛等。脾胃又是新冠湿邪、湿毒容易侵犯的部位,湿毒在侵犯脾胃过程中,自身也找到了一条外出身体的道路,邪毒通过腹泻从大便而去。
《温疫论》中说:“若夫大病之后,盖客邪新去,胃口方开,几微之气,所以多与、早与、迟与皆不可也。宜先与粥饮,次糊饮,次糜粥,次软饭,尤当循序渐进,毋先后其时。”所以,大病初愈,脾胃功能还没有恢复,中医的观点是饮食宜清淡,提倡多喝粥养胃,同时保证各种营养,避免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增加胃肠道负担。
湿毒疫侵犯脾胃之后,脾胃功能严重受损,进入恢复期以后,胃气薄弱,此时最难调养和康复。古人推荐粥饮类作为康复期的主要食品,同时也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认识。针对恢复期的调养阶段,营养补充要稳妥,食物以细软为主,吃饭要细嚼慢咽,以逐渐恢复脾胃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为此,肖长江建议患者可用小米粥、大米粥、莲子粥、薏米粥、山药粥等清补之品调养脾胃,并逐步加量达到平时食量;如果症状好转,胃口有所恢复,可以过渡到半流食,选择面片汤、菜粥、鱼汤、菌汤、豆腐等,让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慢慢提升。
为什么不能增加脾胃的负担?前不久春节期间觥筹交错、畅吃畅喝给脾胃增加了不少的负担。脾胃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脾胃也最容易受到高油脂、高热量、重口味的大鱼大肉食物的影响,“给肚子留点空间,可以给生命延长时间”,吃七八分饱最佳,尤其是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一定不能吃太饱,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和心肌梗死。
立春后,大家都喜欢吃各种糯米食品饮料酒,这种食物粘腻容易生湿,湿把脾胃这个枢纽牢牢地黏住使其无法正常运转;食物既难以上——成为营养物质上输全身,又难以下——排出难以消化的糟粕,停在这里便被称为“食积”。积久了便化热,许多朋友逐渐发现不对劲——大冬天脸上为什么会长痘痘,还长了口腔溃疡,脸上怎么油油的,睡觉时也感觉好热,大家都会疑虑自己怎么在寒冷的冬天还能上火?火热蒸腾津液,再加上多辣、多盐更加耗伤津液,人体内出现缺水的状态,因此口干口苦。
其实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最早出现的信号——腹胀和便秘,提示积食已久。罗运花给大家介绍了一套中医药保健方法。
【保健妙招】按揉合谷穴、天枢穴、足三里穴。
【食疗推荐】水煮大白菜:其性微寒无毒,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为清凉降泄兼补益良品。可用于治感冒、发烧口渴、支气管炎、咳嗽、食积、便秘、小便不利、冻疮等。总之,白菜是补充营养,净化血液,疏通肠胃,预防疾病,促进新陈代谢,是有利于立春后食用的佳蔬良药。
(一审:熊泊宇 二审:刘乐 三审:王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