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沙7月20日电
在中国,心脏骤停发病率为每年41.8/100,000,以13亿人口计算,每年有54万人发生心脏骤停,每分钟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心脏骤停
。90%以上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绝大多数发生在家中,而其救活率不到1%
。心脏骤停可能发生于任何性别、任何年龄,且仅有57%的人有心血管疾病史,很大一部分人并无明显危险因素。
心脏骤停发生时,心脏出现异常节律导致无法有效泵血,进而导致大脑、肺部及其他器官缺血缺氧,在几秒钟内,患者即失去反应、呼吸,如果没有立即得到有效的治疗,将于数分钟内死亡。所以在识别心跳骤停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7月13日,一位邮政工作人员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新校区内,下车后毫无征兆的突然头朝下倒地,幸好路过的医学院学生、老师用AED设备对病人进行急救,才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
AED全称为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即自动体外除颤仪,它将医师对室速/室颤的判别智慧集成进了识别算法,能对室颤/室扑/室速进行自动识别,无需使用者具备判读心电图的能力,可由非专业人员使用。其内安装操作指南录音,只要接通电源,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即可完成心电图自动分析、除颤。系统有自检功能和历史事件的记录。AED一般只有2-3公斤,取用和操作方便,使用免充电的锂电池。
针对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的心脏骤停情况,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科医生戴哲人表示:医院外抢救心脏骤停病人应该包含六个环节,其中第四至第六环节一般由专业医务人员完成,需注意生存链中的环节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衔接,每个环节均对应一项重要操作,对成功的复苏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一个环节被破坏或延误,将导致整个生存链的中断或推迟,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李姗 唐晓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