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3月28日讯(通讯员 柏满云)2025年3月24日至30日是我国第九个“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主题是生命至重,大医精诚——守生命保驾护航
护健康安逸绵长。长沙市第四医院麻醉手术科一直致力为手术患者打造高水平的麻醉保障。超高龄患者的脑功能往往十分脆弱,围术期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那该如何守护超高龄老人的脑功能呢?
不久前,齐奶奶的左侧乳房开始破溃流脓,经过活检穿刺,被诊断为乳腺癌。如果不手术,乳房一直流脓,奶奶的生活质量将非常糟糕;但如果手术,奶奶又已是91岁高龄,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手术中会不会有生命危险,麻醉后会不会变傻?齐奶奶和家属一直犹豫不决。
麻醉手术科主任、主任医师赵倩特意术前访视了齐奶奶。“目前我们使用的麻醉药物都是短效的,起效迅速,代谢快;而我们使用的麻醉设备可以精准控制麻醉深度,防止麻醉药物使用过多或者不足。”赵倩的一番话解开了齐奶奶一家人心中的结。
齐奶奶的乳腺癌手术如期进行,赵倩主任为奶奶实施麻醉。在良好的镇痛镇静后进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流动力学,气道工具选择的是喉罩,与气管插管相比较,对奶奶的呼吸道刺激更轻,让奶奶围术期血压波动更小;术中监测体温并用暖风机保温;实时监测麻醉深度,镇静药物随时调节。“麻醉深度越深,术后老年人越容易出现认知障碍,所以精准的麻醉深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地控制药物,更好地为高龄老人呵护脑功能。”赵倩说。
手术结束后,赵倩并没有给予促醒药物,而是等待齐奶奶自然苏醒。一觉醒来,手术做完了,齐奶奶苏醒非常好,沟通顺畅,没有疼痛,术后随访没有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几天后顺利康复出院。
赵倩介绍,老年人围术期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术前术后都可能发生,这就要求麻醉医生细心用好每一支麻醉药物。从镇静镇痛的管理到生命体征的调控,从内环境的调节到麻醉深度的管理,麻醉医生关注越多的细节,老年患者就能收获更好的麻醉质量。呵护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我们携手同行。
(一审:杨露 二审:邓望军 三审:谭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