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3月3日讯(通讯员 宋喜)“医生,我这个情况可不可以做人工耳蜗?听说人工耳蜗进医保了,还纳入了集中带量采购?”
近日,在长沙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颌面外科门诊,上门咨询和电话咨询中,以上问题被频繁问及。继2024年12月1日湖南省 “人工耳蜗植入术”“人工耳蜗植入体”可以纳入医保报销后,2025年3月3日开始人工耳蜗又纳入了带量集采,人工耳蜗以及人工耳蜗植入术成为大家热度搜索的关键词。
那么,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做人工耳蜗植入术?带量集采和医保政策又能为听障患者带来什么样的实惠呢?今天邀请到耳鼻咽喉头颈颌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殷来为大家解答。
听力下降如何治疗?
听力下降是人们经常碰到的问题,轻度听力下降可以造成人们生活的不便,而重度听力下降就会对患者乃至患者的家庭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各种助听技术应运而生,包括各种助听器、各类型的中耳手术都可以为轻中度的听力下降患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当患者听力重度下降时,就需要人工耳蜗来发挥作用了。
人工耳蜗是一种先进的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耳聋患者的听觉功能。是目前治疗重度或极重度听力下降同时助听器无益的患者最为有效的方式,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极重度聋的常规方法。
我国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开始于1995年,我省第一例该手术也于2002年完成,目前已经为成千上万的耳聋患者带去了福音,长沙市第一医院也于2020年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目前已开展数十例,患者均恢复良好。
人工耳蜗的集采和手术纳入医保
以往因为动辄数十万的高额治疗费用让大部分的患者望而却步,但目前国家关于人工耳蜗的集采和人工耳蜗手术费用的纳入医保,都将人工耳蜗手术的治疗费用大大降低,彻底将人工耳蜗带入了寻常百姓家,为成千上万的听障患者带来福音。
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已于2024年11月18日发文《关于将人工耳蜗相关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疗耗材纳入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通知规定“电子耳蜗植入术”及“人工耳蜗植入体”均纳入医保报销范畴,符合以下要求的均可享受该政策优惠:
1.语前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7周岁及以下语前聋患者,或经听力语言康复后有一定言语基础的18周岁及以下语前聋患者);
2.语后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配戴助听器或借助其他助听装置无法改善听力和言语理解力者,无年龄限制。
而且人工耳蜗植入体超额支付的部分还可纳入大病保险的补助范围,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
目前,人工耳蜗有了“医保报销+集采低价”双重保障,结束了高价的历史,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双重福利加持下,更多听障患者将“重获新声”。
李殷介绍,当大家出现听力下降症状时,需及早就医,选用合理的治疗手段提高、恢复听力,这样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一审:龙晓龙 二审:蒋俊 三审: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