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今日立冬 补肾益精正当时

2025-11-07 17:01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华声在线11月7日讯(通讯员 向芳)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11月7日,立冬。这不仅代表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自然界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人体阳气潜藏,阴气渐盛,养生保健应顺应天时,以“敛阴护阳” 为根本原则。

立冬养生核心原则

1.重在“藏”字,护卫阳气:冬季对应五脏中的“肾”,肾主封藏,是人体能量(阳气)的根源。立冬后,起居、情志、运动都应趋于内敛、宁静,避免过度消耗,将阳气固守在体内。

2.补肾为先,温润并济: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是补肾的最佳时节。但补肾需讲究方法,不可一味温补,应遵循“温润填精”的原则,避免燥热上火。

3.防寒保暖,尤护关键: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要注意头、背、脚这三个最易受寒邪侵袭部位的保暖,以防感冒、关节痛和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特色疗法与保健

1.穴位保健法

艾灸关元与肾俞:

关元穴(肚脐下四横指):此为“元气之关隘”,艾灸此穴可大补元气,温煦肾阳,犹如给身体安上一个“小太阳”。

肾俞穴(后腰,与肚脐同平,脊柱旁开两横指):直接温煦肾脏,强腰健骨。每日艾灸15-20分钟,能有效增强御寒能力。

揉按太溪与涌泉:

太溪穴(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此为肾经原穴,常按揉可滋阴补肾,对于口干、耳鸣、腰膝酸软有良效。


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睡前以手心搓脚心,可引火归元,改善睡眠,防止冬季脚部冰凉。


2.中药足浴温通经脉

推荐“补肾强筋足浴方”:艾叶15克、杜仲10克、桂枝10克、红花5克。将药材煮沸后兑入温水,水温保持在40-45℃,泡至身体微微发热。此方不仅能驱寒,更能通过刺激足部肾经穴位,达到温补肾阳、强筋健骨的目的。

3. 冬季膏方调理

立冬后是服用膏方的最佳时节。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由专业中医师“量体裁衣”,根据个人体质与病症,开具个性化处方,进行“一人一方”的调配,以达到补虚扶正、调和阴阳的效果。(请注意:艾灸、膏方等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使用)

生活与饮食养生

1.起居调摄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作息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活动,可避开清晨的严寒。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穿衣要保暖,但不宜过厚过紧,以免出汗过多导致阳气外泄。室内供暖温度不宜过高,保持空气湿润。

动静结合,微汗即可:运动应以和缓的室内运动为主,如太极拳、八段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损伤阳气。

2.饮食养生:

滋阴潜阳,补肾益精:立冬进补,应遵循“秋冬养阴”、“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

宜食:

温补肾阳:羊肉、牛肉、鸡肉、虾、韭菜、核桃、板栗。

滋补肾阴:黑芝麻、黑豆、黑米、木耳、海参、枸杞、桑葚。

润燥养肺:白萝卜、大白菜、莲藕、雪梨(可炖煮后食用)。

推荐药膳:

1.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姜30克。此汤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具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的功效,是立冬后极佳的滋补药膳。

2.黑芝麻核桃粥:黑芝麻30克,核桃仁30克,粳米适量。此粥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尤其适合老年人和体虚便秘者。

情志养生与特殊人群关怀

精神内守,恬淡宁静:冬季万物凋零,易使人情绪低落。应顺应“藏”的特性,保持精神安宁,控制情志活动,避免大喜大悲,可通过听音乐、阅读、静坐等方式怡神养心。

特殊人群提示: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寒冷刺激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务必注意头部和背部保暖,遵医嘱服药,晨起动作宜慢。

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注意颈部保暖,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

3.肾气亏虚者(常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夜尿繁多):此时是补肾的黄金期,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针对性调理。

立冬之“藏”,是为来年生机勃发积蓄力量。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秉承“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核心理念,提醒广大市民:从立冬伊始,科学养生,精心护阳,补肾藏精,方能筑牢健康根基,安稳度过寒冬。

责编:庞琦

一审:庞琦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扫码分享到微信

医院导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