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2日讯 (通讯员 何敏 李扬明)今年1月中旬,对于张大叔来说,本应是满怀喜悦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却不料一次意外的脚部扭伤,竟在无声无息中演变成一场危及生命的肺栓塞,将他推向了生死的临界点。
那天,张大叔脚部扭伤后并未太放在心上,在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赶回了家中,想着休养两天就会好转。没想到小半个月过去了,张大爷的扭伤未见好转,午饭后突然晕倒在家里,家人见状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紧急送往医院。
13:08 患者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急诊团队迅速展开抢救: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经过紧急地抢救,患者呼吸心跳仍未恢复,在与死神的拉锯战中,家属签字同意静脉溶栓。
13:43 在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抢救下,张大叔终于恢复自主心率,抢救团队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外周介入团队紧急施行“双肺动脉造影+血栓抽吸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然而张大叔病情仍在持续恶化:意识障碍、房颤、消化道出血、多器官衰竭、无尿、凝血功能障碍……他的急诊ICU诊断列表令人触目惊心:缺血缺氧性脑病、重症肺炎、Ⅱ型呼吸衰竭、肺栓塞……先后接受了有创呼吸机、ECMO、CRRT、IABP、输血、抗凝、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病情才逐步稳定。
2月中旬,张大叔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转至普通病房,开始初步床旁康复。但他的挑战才刚开始,张大爷存在四肢肌力严重下降、肌肉萎缩严重,言语障碍、认知功能受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中度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他的日常生活全都需要依赖他人照顾。
经过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多学科团队全面评估,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经过多番讨论后共同为张大叔制定了一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康复计划,并持续动态调整。
预防挛缩 远离压疮与深静脉血栓
在康复初期,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关节被动活动、一次科学的体位摆放,都显得尤为重要。

张大叔的手痉挛的厉害,为了让手能更快的恢复,康复团队调整手部体位以缓解手部痉挛。虽然是细微的干预,却能发挥大作用,加快恢复进度,不仅预防了肌肉萎缩、压疮、深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的发生,还减少了他的痛苦,更是在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埋下了康复的种子,这是康复治疗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体现。
每一次尝试 都是生命的进阶
面对神经损伤、肌力严重下降、呼吸功能障碍、构音障碍等多重挑战,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再次迎难而上,为张大叔进行了综合评估,优化康复方案:
*肌力强化训练:针对四肢关键肌群,循序渐进;
*呼吸康复:呼吸肌力训练、控制训练,帮他重新找回呼吸的节奏;
*平衡功能训练:从卧到坐,从坐到站,一步步重建身体控制;
*膀胱管理:科学处理神经源性膀胱,提升生活质量;
*针灸理疗:传统与现代结合,疏通经络,激发神经潜能。
治疗过程中,康复团队同时严密控制感染、贫血、深静脉血栓等继发问题,抗凝、抗感染、营养支持贯穿始终。

三个月的坚持,张大叔终于迎来了康复期的第一道曙光:
他的上肢可以微微主动运动了,下肢也能完成简单的屈伸,能独自坐稳,甚至能在搀扶下站立几分钟。
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让他和家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持之以恒 终于迎来行走的奇迹
康复是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信念的坚守。尽管张大叔的四肢仍然处于肌肉萎缩、肌张力增高、坐立不能等诸多困难状态,但他和家属积极配合,结合康复医学科团队一直持续不断优化的治疗方案,短短五个月不到的时间,他能缓慢地短距离行走了,甚至可以逐步上下楼梯。

从完全卧床到独立坐稳,从四肢仅存微弱活动到可短距离步行、上下楼梯,从言语不清到可进行有效交流,从全部依赖他人到实现基本自理。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凝聚着医患双方不懈的努力与坚信。
那一刻,他仿佛重新学会了生活。
7月31日,张大叔康复出院,真正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活”的跨越,他从绝望的深渊中走出,用坚韧和信念,书写了生命的厚重与新章。

张大叔的康复成功案例,得益于医院多学科团队与专业康复团队的协同合作,产生了 1+1>2 的效果。看着自己的身体不断恢复,张大叔的心态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也更为显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这种办事理念不仅彰显了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在重症康复领域的专业实力,更体现了多学科协作与现代康复理念的深度融合。
责编:王仪
一审:王仪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
0731-84329944 /
84329525
0731-84326442
t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