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经常头痛更易中风?可能是心脏卵圆孔未闭

2025-10-11 16:39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华声在线10月11日讯(通讯员 唐波)清晨醒来,吴女士眼前出现闪光继之出现头痛、恶心,如往常一样服用止痛药后头痛虽减轻了,但继之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沉重如铁——对于年仅34岁的吴女士来说,这本该是电影里的情节。然而,医生“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无情地将她拉回现实。

那么,一个本该与高龄、高血压等捆绑的疾病,为何会“偷袭”一个看似健康的年轻人?在排除了所有常规病因后,医生将目光锁定在一个被她忽视很久的细节上:偏头痛。原来,吴女士患偏头痛多年,以前,只要偏头痛发作,常常一片止痛药就能换来暂时的安宁。顺着这条线索,真正的元凶终于浮出水面——是偏头痛与心脏里一个隐蔽的“小洞”(卵圆孔未闭)共同导演了这场灾难。

吴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余孝君介绍,偏头痛,尤其是伴有先兆(如视觉闪光、暗点)的偏头痛,绝不只是“头痛”那么简单,它已被证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在年轻女性、吸烟及口服避孕药者中。

余孝君主任介绍,要理解偏头痛为中风“铺路”的复杂过程,其实可以想象几个生动的场景:

(1)大脑的“电力故障” (皮层扩散抑制 CSD):先兆偏头痛源于大脑皮层的一场“神经电风暴”。这场风暴如同城市电力系统遭遇浪涌,短暂过载后导致大面积“停电”(供血不足)。若“停电”过久,脑细胞便会因缺氧而亡,引发脑梗死。

(2)血管的“管道老化”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许多偏头痛患者的血管内壁功能不佳,如同“生锈的水管”,粗糙且缺乏弹性,这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3)血液的“暗流涌动” (高凝状态与卵圆孔未闭):偏头痛患者的血液可能更“粘稠”,易于凝结。若心脏恰好存在一个天生未闭的“暗门”,本应被肺部过滤的微小血栓便能“抄近路”直达大脑,触发中风。

余孝君主任还介绍,在临床上,偏头痛与中风的关系错综复杂,宛如一场上演着“四副面孔”的化妆舞会,极需医生精准识别:

面孔一:偏头痛性脑梗死——偏头痛直接引发的“恶性事件”。

患者有典型偏头痛先兆症状,但此次先兆持续时间超过60分钟,且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证实存在脑部缺血性梗死病灶。症状可能包括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且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可能遗留后遗症。

面孔二:卒中伴发偏头痛样发作——中风戴上了“偏头痛”的面具

本质是中风,但其剧烈头痛等症状与偏头痛发作高度相似,极易造成误诊。

面孔三:偏瘫型偏头痛——最强的“模仿大师”

发作时会出现单侧肢体无力(偏瘫),同时伴有视觉异常(如闪光、暗点)、感觉异常(麻木、针刺感)、言语障碍(构音障碍、失语)等先兆症状,随后出现头痛。这些症状通常是可逆的,发作结束后会逐渐恢复,头部核磁检查脑内并无梗死病灶。

面孔四:偏头痛和脑梗死共病

患者同时存在偏头痛和脑卒中,但二者彼此独立,本次中风与偏头痛无直接因果关系。

余孝君主任最后强调,偏头痛的临床管理,核心在于预防发作,保护大脑而非单纯止痛。她指出,虽然偏头痛目前无法根除,但可防可治。建议每位偏头痛患者主动参与,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记录头痛日记有助于管理偏头痛,全面的血管风险评估(如吸烟、口服避孕药史等)。其次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优先选择能保护血管的预防性药物,并清楚曲普坦类等常用药的潜在风险。并学会识别“不一样的头痛”,只有精准鉴别其多样的“伪装”,结合个体化的血管风险管理和治疗方案,我们才能在有效防治偏头痛的同时,守住预防中风的关键防线,实现真正的双赢。

责编:庞琦

一审:庞琦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扫码分享到微信

医院导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