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0月11日讯(通讯员 隋倩)肺癌进入“精准诊疗”时代,肺癌≠绝症。科学抗击肺癌,走好这三步:精准诊断、综合治疗与健康生活。长沙市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血液肿瘤科专家为肺癌患者及家属带来一次深度“诊疗解析”。
第一步:精准诊断——绘制清晰的“敌情”地图
确诊肺癌后,医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评估,这就像为作战绘制一张精确的敌情地图。这不仅是为了确认肺癌,更是为了弄清楚:
1.类型是什么?
非小细胞癌?腺癌?鳞癌?小细胞癌?
2.分期是早晚?
肿瘤大小、位置、有无淋巴结转移?
有无远处转移?
3.“特性”是什么?
基因检测:是否存在特定的靶点突变?
PD-L1检测(一项重要的免疫检测):是否可以免疫治疗?
为此,医生会动用“诊断武器库”:
1.影像学检查:
增强CT:评估肿瘤大小、与周围血管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否其他器官转移,是临床分期的首要依据。
头颅增强MRI:专门用于检查是否发生了脑转移。
PET-CT:如同“癌症雷达”,能灵敏地探测全身是否有其他隐匿的转移灶,对于精准分期至关重要。
全身骨扫描:专门用于检查是否发生了骨转移。
2.病理学检查(金标准):
任何治疗都必须建立在病理确诊的基础上。
3.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的基石):
特别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腺癌),获取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如EGFR, ALK, ROS1等)是首选方案,当遇到组织活检样本不足或难以获取等特殊情况时,医生也可以通过抽血进行基因检测,检测结果将直接决定能否使用效果好、副作用小的靶向药物,实现“精准打击”。
4.免疫治疗相关检测:
PD-L1表达的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临床选择更适合免疫治疗的潜在人群,尤其是对于晚期肺癌是否可以免疫单药治疗提供依据。
第二步:综合治疗——多兵种协同的“精准打击”
肺癌治疗已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基于患者具体情况(类型、分期、基因状态、身体状况)制定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全病程管理模式,根据敌情地图,进行多兵种协同,对肺癌进行精准打击。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等多领域专家会共同制定个体化最佳方案。
主要治疗手段包括:
1.外科手术:
彻底切除肺部肿瘤及转移淋巴结,早期肺癌的首选和主要治疗手段。
2.放射治疗(放疗):
隐形的手术刀:利用高能量射线“精准爆破”肿瘤。可用于因身体原因无法手术的早期及局限期患者(如SBRT立体定向放疗、调强适形放疗),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如缓解骨转移疼痛)等。
3.靶向治疗:
如果检测出相关基因突变,使用相应的靶向药,如同“精确制导导弹”,有效抑制肿瘤且对正常细胞损伤小,需定期监测耐药情况。
4.免疫治疗:
新型战略武器:激活人体内部的抗癌“护卫队”。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卸下癌细胞的伪装,重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一旦有效,作用可能非常持久,为晚期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
5.化学治疗(化疗):
传统但依旧重要的治疗手段,有时会与靶向、免疫联合应用。
第三步:健康生活——重启人生的“长期管理”
治疗结束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而是进入了全新的“康复与随访管理”阶段。这对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1.定期复查,绝不松懈:
目的:监测治疗效果,及时发现任何复发或转移的苗头。
频率:通常治疗后2年内每3-6个月一次,2-5年内每6-12个月一次,5年后每年一次。主要包括胸腹部CT、头部磁共振等。
2.呼吸功能康复锻炼:
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逐步提升肺活量和体能。
3.营养支持,合理膳食:
原则:规律、健康、均衡饮食。
建议:多摄入优质蛋白(鱼、蛋、奶、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
4.积极心态,融入社会:
正视疾病:肺癌≠末日,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康复的“良药”。
寻求支持:与家人沟通,加入病友团体,分享经验,相互鼓励。
回归生活: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务。
远离危险因素: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厨房油烟及空气污染。
责编:庞琦
一审:庞琦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0731-84329944 /
84329525
0731-84326442
ts@vo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