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退化患者不能怕运动 面对“卧床杀手”要如何应对?

2025-09-30 17:57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华声在线9月30日讯(通讯员 赵莹莹)近期,长沙市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康复医学科患者李大爷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原来,不久前,他因轻度中风住院,病情稳定后回家休养。家人出于“关心”,让他整日卧床休息,极少下床活动。仅仅两个月时间,当李大爷再次来到医院复查时,已经无法独立行走——他的肌肉严重萎缩,关节僵硬,连坐起来都会头晕目眩。李大爷遭遇的,正是典型的“废用综合征”。

什么是废用综合征?

废用综合征,是指由于机体长期处于不活动状态而产生的继发性功能障碍。简单来说,就是“不用则废”的身体反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65岁及以上人群中,超过40%存在因活动不足导致的功能衰退。而研究表明,即使是80岁的高龄老人,通过科学的力量训练,肌肉力量仍可增加100%以上。

当身体停止活动:

肌肉:完全静止的肢体每天肌力减少1%-3%,3-5周内肌力可下降50%。

骨骼:缺乏负重刺激,骨钙严重流失,骨质疏松悄然发生。

心血管:调节功能衰退,突然站起时头晕眼花(直立性低血压)。

关节:长期静止导致关节挛缩僵硬,活动范围受限。

更可怕的是,这些变化会形成恶性循环,不活动导致功能衰退,功能衰退又进一步限制活动能力。

谁最容易中招?不止是卧床患者。虽然长期卧床患者是废用综合征的主要受害者,但以下人群同样面临风险:

久坐不动的上班族(每天坐姿超过6小时);

肢体打石膏固定的骨折患者;

因疼痛不愿活动的骨关节病患者;

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严重感觉障碍导致活动减少的人群。

值得警惕的是:下肢比上肢更容易发生肌无力和肌萎缩,这可能与下肢肌肉需要对抗重力有关。

废用综合征的全身性影响

局部废用

1.肌肉萎缩:肌纤维变细,肌肉体积减小,力量下降;

2.关节挛缩:关节周围软组织缩短,活动范围受限;

3.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

全身废用

1.直立性低血压:突然站立时眼前发黑、眩晕,严重时可神志不清;

2.静脉血栓:血流缓慢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可致命;

3.心肺功能下降:肺活量减少,心脏泵血效率降低;

4.内分泌失调:糖耐量异常,激素调节紊乱;

5.情绪认知障碍:注意力、定向力下降,情绪波动。

打破“废用”魔咒:科学预防全攻略

1.肌肉萎缩的克星:精准力量训练

每天用最大肌力的20%-30%进行锻炼(如轻阻力训练)效果更好,每天用最大肌力的50%做短时高强度训练。对于完全瘫痪者,可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代替主动运动。

2.关节僵硬的解药:全范围活动

定时变换体位:至少每2小时改变一次姿势关节;

被动+主动活动:每天2次,每次30-60分钟对于已僵硬关节,在温热疗法后进行轻柔牵拉。

3.骨质疏松的逆转:负重运动

最佳选择:跑步、行走、举重等负重活动;

不能站立时:靠在墙上保持70°-90°站立位,每天至少30分钟使用平行杠、支具辅助站立或行走。

4.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

体位适应性训练逐步抬高法:平卧时头略高于脚,逐步摇高床头(15°→30°→45°→90°);

健侧抗阻运动:对健康肢体进行阻力训练,增加心搏出量;

弹性绷带应用:下肢和腹部使用弹性绷带促进血液回流。

5.静脉血栓的预防

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踝泵运动:主动屈伸踝关节,每天多次;

腿部按摩:从远端向近端按摩。

特别提醒:康复中的两大陷阱

1.过度训练危险(过用综合征)

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日总量约3小时,分次进行)——训练量循序渐进——避免单次训练时间过长。

2.错误训练危害(误用综合征)

避免粗暴的关节被动活动(每日3组,每组3-5次即可)——中枢神经损伤患者不宜单纯肌力训练,应注重运动控制训练——避免过早步行训练(须先具备坐、站能力)。

如今,李大爷在康复医学科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且能在责任护士的搀扶下亦能缓慢行走数米。

别让“休息”变成另一种伤害,身体的每一个功能都在等待你的召唤,动起来,才能活得更好。

责编:庞琦

一审:庞琦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扫码分享到微信

医院导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