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骨折40余处 双肺破裂!多学科协作助七旬老人闯过“生死关”

2025-09-19 15:56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华声在线9月19日讯(通讯员 张建新)“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近日,在长沙市第四医院胸心乳甲外科病房里,已经康复出院的金嗲嗲(化名)带着家属,特地回到医院,对曾经救治他的医务人员表示感谢。

两个月前,70岁的金嗲嗲遭遇严重车祸,全身多处外伤,骨折40余处,其中肋骨断了18根,断端将肺刺破多处,胸腔内活动性出血。危急时刻,医院多学科团队火速联动、精准施救,最终帮他闯过难关,重获新生。

快!绿色通道抢出救治时间

入院时,金嗲嗲已经意识模糊,血压、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胸廓严重畸形。“立即启动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急诊急救中心副主任王加栋带领医疗团队第一时间将金嗲嗲的病情、检查结果上传至多学科会诊平台。

胸心乳甲外科、骨科、麻醉手术科等科室专家线上实时阅片、分析病情,提前制定手术方案;急诊急救中心团队迅速为老人完成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辅助呼吸;中心手术室、麻醉手术科团队提前准备器械、调试设备。在多学科团队的配合下,从金嗲嗲入院到推进手术室,全程仅用38分钟,为后续救治抢下关键时间。

准!多学科协作攻克高难度手术

进一步检查显示,金嗲嗲的伤情比预想更复杂:18根肋骨每根都断成3-4节,胸廓严重畸形,多处骨折断端刺入肺组织,导致双肺破裂,大量气胸,胸腔内活动性出血,还出现了反常呼吸,若不及时修复,随时有生命危险。此外,金嗲嗲的头部、腹部、脊柱等多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外伤。

为确保手术安全,胸心乳甲外科牵头,联合急诊急救中心、骨科、麻醉手术科、重症医学科组成多学科救治团队,经过讨论后制定了分步手术方案——先行右侧开胸探查止血+肺修补+肋骨骨折内固定,再行左侧开胸手术,最后处理脊柱及四肢骨折。

手术当天,麻醉手术科团队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复合神经阻滞”技术,为手术创造稳定的呼吸条件;胸心乳甲外科团队凭借精湛技术,在胸腔镜下精准修复破裂的肺组织,并用专用肋骨固定板逐一固定断裂肋骨,纠正胸廓畸形,解除反常呼吸;骨科团队同步开展四肢骨折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多学科团队无缝衔接、密切配合,成功攻克了这台高难度手术。

暖!精细化护理助力康复

术后,金嗲嗲被转入重症医学科(ICU)接受进一步监护与治疗。护理团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在呼吸康复上,每日实施肺部物理治疗,指导其掌握正确咳嗽与排痰方法,并辅以呼吸功能训练,以加速肺功能恢复;在肢体康复方面,从初期的被动关节活动逐步到主动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全程耐心协助、密切陪护,保障锻炼的安全与效果。在ICU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金嗲嗲恢复良好,转至普通病房继续康复。

“爷爷,今天感觉怎么样?我们来帮您翻个身吧。”在普通病房治疗期间,护理团队不仅为他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还时刻关注他的心理状态,通过拉家常、讲解康复知识等方式,缓解他的焦虑情绪。“医护人员比我们想得还周到,每天定时查看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就连饮食都详细指导,真的太贴心了!”金嗲嗲的家属动情地说。

如今,金嗲嗲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已能行动自如,顺利回归日常生活。

这起严重创伤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体现了医院在创伤急救领域的高水平医疗技术,更彰显了急救绿色通道的高效便捷、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合力,以及医护团队“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未来,长沙市第四医院将继续完善创伤急救体系,不断提升多学科协作能力,用更专业的技术、更温暖的服务,为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责编:庞琦

一审:庞琦

二审:卢小伟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

扫码分享到微信

医院导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