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新闻网站主办

“肝胆相照”,仁心为民——记衡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普外中心兼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李珍发

2022-11-27 11:46 [来源:掌上衡阳]  [作者:朱嘉林 朱希龙]

从一名意气风发的青年医生,到一名高年资的医学专家;从一名手术室里连轴转的外科“一把刀”,到医院微创技术的“开拓者”;从患者纷纷称赞的名医,到同行认可的“领头羊”,再到医院分管医疗、科研工作的副院长……从医27年来,无论身在何处,他始终不忘医者初心,为患者解病痛、为学科谋发展。

他就是衡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普外中心兼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李珍发博士。在李珍发的带领下,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中心微创手术经历了一个从播种到结果的蜕变过程,腹腔镜、胆道镜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中,十余项新技术由他带领团队完成。

苦心钻研强技术 兢兢业业促医学

1995年,李珍发从南华大学毕业后便来到衡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工作。那时,科室还没有细分专业,胃肠、肝胆、乳甲疾病的患者全部收治在普外科。“由于患者多,病房内经常是摩肩接踵的。”李珍发回忆,那时微创技术还未在医院盛行,仅仅只有胆囊手术通过微创施行,目睹着患者饱受大创口的折磨,他决心以更好的医疗技术服务患者。

2005年,李珍发脱产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读博,主修外科医疗,并学习到了微创技术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学成归来后,他积极地普及微创技术,带领团队不断克服传统观念“开大刀”的手术,从传统技术改进、新术式革新到腹腔镜下相关器械和仪器的改造更新,李珍发致力于在普外科推进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的微创手术。此后,该科由原来单一的胆囊微创手术,拓展到胆总管、胃肠肿瘤都能进行微创手术。

李珍发刻苦钻研,医技日益精湛,平均每年门诊量约1000人次,每年参加手术量约700台次。在临床救治中,他游刃有余地使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等内镜技术,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微创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单孔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等多项技术开创该院先河,让肝胆结石病人不用开刀就能顺利恢复健康。

“术业有专攻,三样好不如一样精。”李珍发在进修学习时还发现,国内很多先进的普外中心都开始细化分科,让医疗团队有针对性地专攻一个方向,更有利于学科建设和规范健康发展。2012年,李珍发任普外科主任后,便率先在我市启动普外科分科,将其按照身体部位分为胃肠外科、肝胆外科、乳甲外科三个科室。时任普外中心主任的李珍发,亲力亲为地帮助每一个亚专科提升学科医疗服务能力与科研、教学水平。

在李珍发的带领下,普外中心经过十年的高质量发展,已从一个病区45张床位发展为目前的三个病区120张床位,3D腹腔镜手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在该科落地生根,各亚专科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2011年,普外科团队被评为“湖南省市州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

医者仁心为患者 止于至善获点赞

李珍发的头衔很多,他既是首届“衡阳名医”、衡阳工匠·金牌医生,又是衡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同时还身兼11个省内外医学会委员头衔。李珍发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还医德高尚。“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选择治疗方式,能不做手术的坚决不做,能不开药的尽量不开,做手术的方式也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综合考虑。”李珍发曾这样总结自己的行医原则,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立足患者,是他行医多年来的根本宗旨。

“把复杂的手术简单化,把‘开大刀’变为‘小开刀’,简单的手术精细化。”这是李珍发从医多年来对“小而精”的追求。面对胆总管取石的患者,一般可以采取经口腔插管取石、腹腔镜取石和传统的开刀取石治疗,李珍发会优先思考如何让患者在小创伤下获得好效果,再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凭借一腔真诚和医者仁心,李珍发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与赞扬,很多患者宁愿多等上几天也要排队挂他的“知名专家门诊”号。

早些年,一位血管瘤患者找上了李珍发,声称自己之前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已经经历了7次“开大刀”手术,由于这种大创口的术后恢复周期很长,饱受折磨。她听闻衡阳市中心医院擅长微创手术,所以特地来院就诊。“考虑到肿瘤的体积太大,其他医院都拒绝了我想做微创的请求。”多次开放手术的痛苦不言而喻,患者的诉求和遭遇让李珍发感到同情。

“患者此前已经进行了多次手术,意味着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紊乱,微创的难度系数和风险性也就随之加大。”李珍发表示,但迎难而上应该是每一个医生的追求,医生不能因为疑难、手术风险大就放弃。

于是,李珍发秉持着救人为先的原则,凭借着自己过硬的技术,最终成功地在腔镜下将患者体内的血管瘤切除。这就是李珍发身上最可贵的担当精神,因为有仁心、有技术,所以敢去做别人不敢做的。

“我们应该心里时刻装着患者,清楚地知道挽救一条生命,就是挽救了一家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们都要竭尽全力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一名合格的医生。”李珍发如是说。

多措并举升服务 “肝胆相照”济悬壶

从医多年来,手术台上留下了李珍发不断探索、勇于挑战的身影,在医院管理岗位上,李珍发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的奋斗者姿态也收获了医院同事和患者的一致称赞。2017年,他成为医院副院长后,他不仅着力提升全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也心系临床,总是会从行政工作中抽出时间去会诊、坐门诊,每当科室遇到疑难复杂病患或者难处理的手术,他还会执“刀”而上。

同年,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因病急诊入院,需立即行剖腹探查手术。李珍发秉持着治病优先的原则,在没有缴纳任何医药费用的前提下,为外国友人开通了救治的“绿色通道”,带领团队连夜实施手术。虽然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但是治病救人没有国界。出院时,外国留学生特地表达对李珍发的感谢:“我不仅看到了中国先进的医学技术,更体会到医护人员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会把这份爱带回国,让‘仁济精神’在巴基斯坦生根发芽。”

“为人谦和,平易近人。”这是患者普遍对李珍发的评价,大家都说李珍发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李珍发经常这样要求医生们:对待患者要肝胆相照,始终秉持悬壶济世的行医原则,争取让每位患者虽然苦着脸来,却是喜笑颜开地回去。

作为分管医疗和学科建设的副院长,李珍发把患者视为心中第一位,想方设法让患者的就医体验感更强。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李珍发从制度建设抓起,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鼓励医生进修深造,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明确了一系列专业技术的考核方案,以量化的数据评价医生的医疗过程,多措并举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等方面都不断攀升。

近年来,李珍发还致力于在医院推广并建立ERAS即快速康复理念,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优化措施,阻断或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李珍发个人连续5年被评为医院先进管理者或先进工作者。

为了提升学科影响力,李珍发将自己解决的疑难杂症写进了论文,近3年发表SCI论文3篇,他还经常指导、帮助医生们完成课题的申报、发表。因此,医院形成了一股浓郁的学术氛围,记者在科室采访的时候,随处可见医生在工作之余抓紧时间学习的身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李珍发积极投身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参与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点设置等各项重点工作,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对各个岗位的工作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确保守住医院疫情防控安全底线。

人必须有所执,方能有所成。从医二十多年来,李珍发把健康和快乐留给了患者,却把劳累和繁忙留给了自己,他常常在医院度过节假日,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长期的站立手术导致他膝关节总是疼痛,但却从未抱怨过。

“前路任重道远,还须加倍努力!”当前正是医院成立120周年之际,面对新时期、新起点,李珍发满怀深情地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全新的姿态,充满激情地去工作,造福雁城人民,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一审:田镇圆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

医院导览: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湖南省儿童医院
  •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