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5月20日讯 (通讯员 刘炎
周艳姿)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生育率持续在低位徘徊。从17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加强生育友好医院建设”;从株洲市实行《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到株洲市妇幼保健院联合全市60家托育机构成立株洲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大政策、小细节里,处处彰显着“小家”的幸福,也是“大国”的牵挂。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市母婴诊疗的主阵地,如何以医疗安全为基石,以智慧服务为支撑,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建设全市首家生育友好医院。
理念机制友好:从“不敢生”到“放心生”
“活动不仅让我丈夫也参与到孕育过程中来,了解孕产的全过程不是孕妈妈一个人的事,更让全家人都学到了很多科学孕育知识。”现场一位孕妈妈感慨道。日前,值助产士日之际,市妇幼保健院以“幸‘孕’守护站 生育友好行”为主题,举办一场主题公益活动。活动通过孕期文化体验、艺术展演、专家咨询及暖心福利,吸引近150个孕产家庭参与,更向社会传递了生育友好的新理念。
“想生不能生”“愿生不敢生”……面对生育,女性表示出犹豫与不安。对女性来说,漫长的生育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只有从制度保障、观念转变、公共服务、医疗保健等各方面共同发力,才能打破阻碍生育的隐形壁垒。
“我们的新型生育友好医院建设会将生育友好理念融入医疗、保健与管理各环节。”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负责人表示,同时,我们还将充分利用延伸到乡镇的全市妇幼系统网络,推动保健与临床深度融合,打造婚前、孕前、孕期、产后、青春期、更年期全链条服务。另外,针对孕产妇实行高危专案管理,对“橙色”“红色”妊娠风险孕产妇进行专人专案、全程动态监管,近三年市妇幼保健院管理高危孕产妇2000余例,管理率达100%。在全生育周期的支持下,希望适龄青年从“不想生、不敢生”转变为“大胆生、放心生”。
空间环境友好:从“门牌多”到“一站式”
“妈妈快看,这里有龙猫耶!”市妇幼保健院的诊疗室里,传出小朋友们惊喜的童声。“我们希望孕妈妈和孩子在推开门的那一刻,先看到的是色彩,而不是医疗器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负责人介绍,我们理解的空间环境友好,是重新定义医疗的温度,希望用温暖有爱的细节,改变冰冷的病房,疗愈来我们医院的所有人。
“一个人孤零零被推进产房,是我最害怕的事”准妈妈佳玲说。而产科12楼的家化产房解决了这个难题,产妇无需辗转传统的病房、待产室、分娩室,在像家一样的环境里,家人陪伴下完成分娩,并有庞大的产科专业团队做后盾,减轻产妇的恐惧感,完成人生重要使命。
△家化产房助产士进行分娩指导
这一个个“友好”的落点,在种种细节中,可能是一间像家一样的病房,可能是产科病房永远精准的温度和湿度……生育空间环境友好,不仅体现在硬设施的建设中,也融入软环境的涵养中。
“比起前一次怀孕,这次轻松多了,不用排长队做产检,所有检查都在一层楼内独立完成。”二胎孕妇刘女士在早孕关爱门诊护士的陪伴下,走进彩超室做检查。市妇幼保健院优化产科诊室布局,集中产科门诊、超声与心电检查、胎心监护、采血、尿检、缴费等环节,推进孕妇产检“一站式”便捷服务,减少孕妇往返奔波。此外,如果孕妇检查家里没人陪同,医院开设了特需门诊一对一陪诊服务,产科还开通了免费接送孕产妇服务。
在公共空间中,要平衡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保障好各个群体的权益,不是一件容易事。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工作部负责人说:“我们会尽力满足每一个婴幼儿家庭的实际需求,将友好理念融入环境设施、空间改造中。完善硬设施,优化软环境,让人性治愈超越生理层面,把最好的医疗和最温暖的人文带给患者。”
全程服务友好:从“保平安”到“保健康”
“凌晨2点,(宫口)开到2指,我已经疼得要昏过去了!幸好上了无痛(分娩),我才从地狱回到人间!”回想起生产时经历的疼痛,新手妈妈小李至今仍心有余悸。
“说实话生孩子是很痛的,为了最大程度为产妇缓解疼痛,我们医院‘全天候’待命,提供无痛分娩服务,不论是日间或凌晨,也不论是假期还是工作日。”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负责人说。对综合医院来说,大部分的手术和检查都集中在日间,因此白天可以保证比较充足的麻醉师配备,但是产妇生产时间不可控,遇到晚上生产而麻醉师又不多的情况,很难保证能及时实施分娩镇痛。
曾经,分娩疼痛,是一道横亘在女性生育面前的关卡,也是很多女性不愿意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躲避顺产的疼痛,剖宫产一度成为许多产妇的无奈选择,这也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剖宫产率大幅升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将舒适化理念融入诊疗环节中,让孕妇在生育中无痛与无惧,是“全程服务友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下次还来!”孕妈苗苗的这句话,道出了株洲市妇幼保健独特的温度。完成生产后,医院为产妇准备了运动与形体恢复、体重管理、营养指导等保健服务项目,使身体机能恢复到产前状态,提高女性朋友生活品质。
△孕妇学校户外瑜伽课
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负责人说:以前产科的主要任务是“保平安”,避免产妇死亡、新生儿有出生缺陷等,现在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如何保证孕产妇各方面的健康和舒适,是新生态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医院设立了生育评估门诊、母乳喂养门诊、乳腺保健门诊等一系列“保健康”门诊。生育评估门诊汇集妇科、产科、生殖、男科、遗传、中医、心理等专业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综合评估青年夫妻的基础健康状况、生殖系统功能和年龄等因素,规范开展生育力评估和备孕指导。母乳喂养门诊不仅设置 24 小时热线咨询电话,随时接受孕产妇母乳喂养咨询,还已经将母乳喂养技巧全方位融入产前、分娩住院期及产后。乳腺保健门诊除了健康指导还提供推拿、中药熏洗等医疗服务。
服务模式友好:从“多学科”到“全覆盖”
22时47分,产妇王女士生下孩子后,出现血压下降,肉眼血尿等情况,证实羊水栓塞诊断后,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了!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成立快速反应团队和院长牵头的多学科救治小组,在多学科团队(MDT)的全力救治下,医护人员不仅保障母婴平安,还成功保住产妇子宫,打赢了这场与“产科死神”的艰难抢夺战。
△多学科协作抢救羊水栓塞产妇
多学科协作与精准诊治让很多危重孕妇和婴儿得到救治。在市妇幼保健院,不仅有新生儿科24小时进驻产房措施,成功救治24+3周、体重仅700克的超早产儿,刷新区域救治纪录,还通过多学科协作,治疗早产儿的存活率达省内前列,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超98%。
通过创新技术与精准救治,引入宫颈提拉压迫缝合术等新技术,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妇精准止血,近三年实施此类手术无一例子宫切除。新生儿科开展先天性肠闭锁肠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如27+5周、900克新生儿肠闭锁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不仅是身体的精准治疗,心理健康也是生育友好建设新的关注点。“在孕期,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会大幅上升,而产后72小时内,这些激素水平又会急剧下降。剧烈的激素波动,就像身体里刮起了一场‘风暴’,很容易让孕产妇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因此,孕产期抑郁症筛查被纳入了我们的保健服务。”市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负责人介绍,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已将防治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孕妇学校线下、线上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对孕妇的身体心理健康情况“全覆盖”。
诊疗流程友好:“跑门诊”到“一键通”
“下载这个小程序后,它便成了我的孕期小秘书,从营养饮食的建议到适当的孕期运动,从分娩知识的普及到新生儿护理,内容覆盖了整个孕期的方方面面,让我的孕期生活变得井井有条。”孕妇张女士抚摸着肚子,轻松地说。
目前,株洲市妇幼保健院依托互联网医院微信小程序,推出了全面预约诊疗与分时段预约,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提高就诊效率。为解决孕产人群预约难的痛点、减少往返医院的次数、缩短就医等待时间,互联网医院将实现婚检、孕检、产检等阶段的在线检查预约与结果查询,一次预约完成多项检查,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便捷性。
△产科特需门诊一对一陪检服务
同时,市妇幼保健院目前正在申领互联网医院资质,计划通过互联网医院融合最新的AI和5G技术,全方位打造生娃育娃“健康帮手”。用AI智能导诊、在线问诊、健康咨询、团队关爱、在线购药、居家随访管理等信息化手段,减少患者非必须到院的次数,提高诊疗效率和就医体验,同时利用居家健康监测功能,孕产妇在家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胎心、体征等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医院,医生随时提供专业指导,提高监护及时性和准确性。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创新“互联网+妇幼健康”的服务,构建“诊疗流程友好”新模式。“一键”覆盖从婚检、备孕、孕检、产检、住院分娩、产后母婴保健康复的各个阶段,不断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就诊体验。
建设生育友好型医院,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需要一桩桩、一件件具体的实事,瞄准孕产妇的急难愁盼,让她们的生育尊严得到尊重,生育权利得到维护,生育潜力得到释放,育儿焦虑得到缓解。通过打造生育友好型医院,继续优化“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服务,让每位来就诊的对象都能怀得上、保得住、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真切感受到“妇幼温度”。
(一审:杨露 二审:蒋俊 三审: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