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
牙源性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颌骨囊肿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1.颌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进展缓慢
多无自觉症状
2.较大者扪诊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3.常有牙的病变(根端囊肿)或缺牙
4.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镜下可见胆固醇结晶
角化囊肿(颌骨囊肿的一种类型)的囊液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
5.x光表现为颌骨内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边界光滑平缓
有一致密白色硬化边
【诊断】
1.增大缓慢的颌骨无痛性膨胀面部畸形
有乒乓感
2.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牙源性角化囊肿则为白色角化或油脂样物
3.牙源性者有病源牙或牙缺失
4.x光表现为颌骨内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边界光滑平缓
有一致密白色硬化边
5.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颌骨囊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的病因需考虑以下的几个因素:
(一)牙源性颌骨囊肿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而与成牙组织和牙有关根据其来源不同
分为以下几种:
1根尖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
慢性炎症的刺激
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参残余增生
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
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
逐渐形成囊肿
故亦可称根尖周囊肿
2始基囊肿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
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
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
成油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
并有液体渗出
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3含牙囊肿含牙囊肿又称过滤泡囊肿
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
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
可来自1个牙胚(含1个牙)
也来自多个牙者
含牙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
占18%
仅次于根尖囊肿
4牙源性角化囊肿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
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
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
囊壁的上皮肌纤维包膜均较薄
在囊壁的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上皮岛
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
占牙源性颌骨囊肿的9.2%
(二)非牙源性囊肿 非牙源性嫩中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故亦称非牙源性外胚叶上皮囊肿
1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
牙常被排挤而移位
X线片上显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
而不在根尖部位
牙无龋坏变色
牙髓均有活力
2本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
X线片上可见到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
3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
腭中缝的任何部位
X线片上可见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
亦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
4鼻唇囊肿位于上床底和鼻前庭内
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
囊肿在骨质的表面
X线片上骨质无破坏现象
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出囊肿的存在
颌骨囊肿应该如何治疗?
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性抗感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霉素青霉素等);体质差或并发感染者常联合用药
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霉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颌骨囊肿为良性病变非手术治疗无效
发现后宜尽早手术
因肿物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
可造成较大骨组织缺损
可致病理性骨折或影响较多牙齿而影响咀嚼功能
颌骨囊肿临床上常与颌骨造釉细胞瘤相混淆
而两者的手术方式完全不同
前者仅作单纯性刮治即可
后者则需于病变外0.5cm切除
否则易出现术后复发
因此术前的正确诊断除借助x线摄片及其它辅助诊断手段外
必要时应先作活体组织检查或于术中冰冻活组织检查确诊
【治愈标准】
1.治愈:囊肿完整摘除创口基本愈合
2.好转:治疗后囊肿尚有残留
3.未愈:未行手术治疗外形及功能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