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性闭经的临床表现
(1)青春前期闭经:女孩6~9岁可从尿中查出去氢表雄酮(DHEA)及其硫酸盐,10岁起迅速升高,此乃肾上腺功能初现的表现,来源于肾上腺的雄激素促使阴毛、腋毛出现,身材迅速长高,因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待进一步发育完善,雌激素水平尚低,子宫内膜增殖较差,还不会引起出血,故月经推迟来潮。初潮前这一阶段未见月经来潮属于生理现象,有些女孩在初潮后尚有一年半载的月经数月来潮一次,且为无排卵月经也属正常。
(2)哺乳期闭经:母乳喂养的妇女在任何时候断奶,则常在断奶后2个月恢复月经。
(3)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闭经:绝经过渡期可能数月出现一次子宫出血,绝经后生殖器官逐渐萎缩,子宫也缩小。
(一)发病原因
闭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后月经的停止,均属于生理性闭经。此处讨论的只是病理性闭经的问题。
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周期性调节造成子宫内膜周期脱落形成的,因此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和生殖道特别是子宫的各个环节上出现的任何器质性或功能性的变化,均可能引起闭经。其他内分泌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也可能影响月经以致发生闭经。
(二)发病机制
与月经有关的器官包括子宫、卵巢、垂体及下丘脑,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可能出现闭经。根据障碍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子宫性、卵巢性、垂体性及下丘脑性4种类型。
注意事项
1、月经过少或月经后期都可发展为闭经,积极治愈月经过少或后期,可以减少闭经的发病率。
2、明确闭经的病因和部位,对治疗闭经的效果与预后估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下丘脑性闭经,由精神因素、环境改变、营养不良等引起,药物治疗预后较佳。又如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子宫性闭经,子宫内膜已被破坏,恢复月经的可能性较少。又如用孕激素试验阳性的(用黄体酮后能转经),预后较好。
3、闭经伴不孕者因家庭、个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精神抑郁,临床检查与化验无明显异常,对这些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精神安慰和鼓励,一旦大脑皮质抑制解除,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而受孕。也有领养一个小孩后,患者很快怀孕,这是常见的典型例子。
4、中医文献中有终生不来月经而受孕者,称为“暗经”的,对此需要谨慎,用药前要仔细询问病史。
5、目前服用减肥药的妇女为数不少,有部分妇女由此而闭经,也有因肥胖而节食,导致厌食而闭经,还有多次人流手术而闭经,以上闭经都是可以预防的,有些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防止其不良反应。
6、对顽固性闭经单用中药或西药效果不佳者可采用中西药结合周期治疗,待起效后逐渐减少西药剂量,最终中医治疗。
(一)治疗
1.子宫性闭经 对先天性无子宫或子宫内膜完全受损目前尚无计可施。由阴道或处女膜畸形所致的假性闭经可通过手术打通通道,使经血顺利排出。宫腔粘连者应探宫腔,视粘连情况行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避孕器数月以防止再粘连。
2.卵巢性闭经 因卵巢本身功能低下,只能用性激素补充治疗。一般用雌、孕激素联合周期给药,模拟正常月经制造人工周期。这样能使这类闭经的女孩有和正常女孩类似的周期性月经,以保持正常女子的心理状态,更重要的是性激素补充治疗能预防她们的生殖道萎缩和发育不良,预防骨质疏松,促进性征发育。绝大多数卵巢性闭经因卵巢中没有卵泡发育故终身不能生育。除非接受由他人供卵的人工助孕技术。偶有卵巢早衰或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因卵巢中仍有少量残存的未发育卵泡,刺激后偶有排卵受孕的报道,但十分罕见。性染色体有Y的性腺功能低下者应切除性腺后用性激素补充治疗。
3.垂体性闭经 对垂体性闭经,促性腺激素HMG(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应当是最好的选择,并能获得相当高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因其价格较贵,且需要每天注射及严格的监测程序,只适用于已婚且希望生育的妇女。对未婚或不要求生育的垂体性闭经,主要治疗原则仍为激素替代治疗。方法同卵巢性闭经。
4.下丘脑性闭经 这是闭经中最复杂的一种,但一般来讲又是预后最好的一种。除治疗相应的原发病因外。
子宫性闭经:由于子宫内膜对激素不起反应或反应低下而引起。多见于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损伤(如刮宫后子宫内股不再生)、子宫内膜粘连及发育不良等。这种病人即使通过人工的激素调节(人工周期),子宫内膜也不会脱落出血。
卵巢性闭经:主要由卵巢疾病所引起。由于雌激素水平过低,不能促使子宫内膜生长,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卵巢早衰、无反应卵巢等。这些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而促性腺激素却正常或偏高,可应用人工周期治疗。
垂体性闭经:闭经与垂体功能不足有关,可见于颅脑损伤、席汉氏综合征、颅脑部放射治疗后等。
下丘脑性闭经:问题出在下丘脑,可以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如炎症、肿瘤、缺血等造成的,也可以是精神因素、环境改变、全身疾病、营养不良及药物影响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