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于被狗咬后1~3天内突然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可出现脑膜炎、心内膜炎、蜂窝织炎、菌血症、关节炎及皮疹等。皮肤损害为被咬部位发生坏死性焦痂,其他部位可发生斑疹、斑丘疹、荨麻疹和瘀点等。
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或脑脊液培养,发现难以辨认的细长革兰阴性杆菌。根据形态学和生化反应证实为DF-2。Westerink等于1987年报告本病实验室检查惟一特点为脑脊液隐球菌抗原的乳胶凝集试验假阳性。
常于被狗咬后1~3天内突然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可出现脑膜炎、心内膜炎、蜂窝织炎、菌血症、关节炎及皮疹等。皮肤损害为被咬部位发生坏死性焦痂,其他部位可发生斑疹、斑丘疹、荨麻疹和瘀点等。
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或脑脊液培养,发现难以辨认的细长革兰阴性杆菌。根据形态学和生化反应证实为DF-2。Westerink等于1987年报告本病实验室检查惟一特点为脑脊液隐球菌抗原的乳胶凝集试验假阳性。
(一)发病原因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of DF-2 Septicemia)于1976年首先由Bobo等报告,其病原菌DF-2(dystonic fermenter type 2)系一种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能使硝酸盐还原。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确切。可能被狗咬后,病原菌DF-2侵入人体,快速生长繁殖,引起发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