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尺骨双骨折甚常见,多发生青少年。尺桡骨双骨折可发生重迭、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四种畸形:桡骨干单骨折较少见,因有尺骨支持,骨折端重迭,移位较少,主要发生旋转移位。尺骨干单骨折极少见,因有桡骨支持移位不明显,除非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畸形及压痛,可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前臂活动受限。儿童常为青枝骨折,有成角畸形,而无骨端移位。有时合并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桡神经损伤,要注意检查。
【诊断】
前臂外伤后疼痛、活动障碍,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照片应包括肘、腕关节,以了解有无旋转移位及上、下尺桡关节脱位。
(一)尺桡骨双骨折
1.直接暴力:多见打击或机器伤。骨折为横型或粉碎型,骨折线在同一平面。
2.间接暴力:跌倒手掌触地,暴力向上传达桡骨中或上1/3骨折,残余暴力通过骨间膜转移到尺骨,造成尺骨骨折。所以骨折线位置低。桡骨为横型或锯齿状,尺骨为短斜型,骨折移位。
3.扭转暴力:受外力同时,前臂又受扭转外力造成骨折。跌倒时身体同一侧倾斜,前臂过度旋前或旋后,发生双骨螺旋性骨折。多数由尺骨内上斜向桡骨外下,骨折线方向一致,尺骨干骨折线在上,桡骨骨折线在下。
(二)桡骨干骨折幼儿多为青枝骨折。
成人桡骨干上1/3骨折时,附着在桡骨结节肱二头肌及附着于桡骨上1/3旋后肌,使骨折近段向后旋转移位。桡骨干中1/3或下1/3骨折时,骨折线在旋前园肌抵止点以下,由于旋前及旋后肌力量相等,骨折近段处于中立位,而骨折远段受旋前方肌牵拉,旋前移位,单纯桡骨干骨折重迭移位不多。
(三)尺骨干骨折单纯尺骨干骨折极少见,多发生在尺骨下1/3,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端移位较少。
1、复位比较困难,要求高,复位后容易移位。
(1)儿童青枝骨折 多有成角畸形,可在适当麻醉下,轻柔手法牵引纠正,石膏固定 6~8周。亦可用石膏楔型切开法纠正成角畸型。
(2)有移位骨折 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和成角畸型,并在持续牵引下,如系上 1/3 骨折(旋前圆肌止点以上), 前臂要置于旋后位;中下 1/3 骨折(旋前圆肌止点以下),前臂要置于旋转中立位,以纠正旋转畸形。然后在骨折处挤压分骨,恢复骨间膜的紧张度和正常间隙,最后使骨折端完全对位。复位后用长臂石膏管型固定 8 ~ 12 周,石膏成型后立即切开松解,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肢端血循环,防止发生缺血挛缩。肿胀消退后,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注意观察和纠正骨折再移位。
2、开放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或复位后固定困难者;上肢多处骨折 , 骨间膜破裂者;开放性骨折 , 伤后时间不长、污染较轻者;骨不连或畸形愈合、功能受限者。